雙語對照
請選擇想對照的語言:
左邊的語言:    右邊的語言:   

Tt.梅梗的母語為繁體中文,若文章有疑義,請以繁體中文為主。
Tt.梅梗的母語為繁體中文,若文章有疑義,請以繁體中文為主。

2015年12月17日 (四) 00:00 寵物教育-不教而殺謂之虐

語言: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本篇要談的寵物教育,並不是關於「坐下」或「握手」一類的表演特技,既然不是馬戲團,會不會這些技能,都不影響寵物被拋棄的機會,也不是要教定點大小便之類很具體的行為,這種教學網路上或寵物書上都有很多教學了,這篇主要要談的是,如何讓你的寵物能夠與你或你的環境互相配合,產生默契,讓彼此生活愉快,不製造麻煩。

  本篇的主要以「貓」為例,其他的寵物視習性個性會略有不同,但教育的原則與精神是大致相同的。

一、為什麼要教育寵物?

  一隻善體人意聰明乖巧的寵物,被棄養的機率是很低的,有些時候,棄養的發生,並不見得是飼主的主觀意願,而是來自於客觀的環境壓力(長輩與鄰居的不滿等),而這些環境壓力的產生,經常來自於寵物的不良習慣造成了飼主本身或其他人的困擾,一但經常造成麻煩,隨著共同生活的時間變長,討喜也會漸漸變成討厭,可愛也會變成可惡,換言之,如果一開始就能讓寵物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造成對飼主本身與他人的麻煩,那麼就能大幅的降低棄養或被迫棄養的機率。

  寵物教育可以說是一勞永逸的方法,成貓因為已有舊習慣,教起來比較辛苦,有時候要花一、兩年才能矯正過來,幼貓的話,只要最初的三到六個月細心教導,養成好習慣,適應人類生活方式後,因為環境變化要再追加一些要求,通常也不會太困難,反之,如果一開始教育的不夠完善徹底,很可能就會變成一直犯錯一直重教的惡性循環,甚至產生怎麼教都教不會的無力感。

二、處罰的方式-因材施罰

  依照寵物的習性與個性,處罰的方式會略有不同,以貓為例,大體上來說有大聲斥喝、打屁股、噴(霧)檸檬水、彈鼻子、壓鼻樑、冷寞以對(例如貓過來故意把他推開)等等會造成寵物恐懼或不適感但不會造成實質受傷的方式,都可以當作處罰,所以彈鼻子其實我個人不太建議,因為貓狗鼻子敏感,施加一點力量就會很痛,但力道沒抓好,很容易受傷,此外視寵物個性,有些方式不會被覺得是處罰,例如壓鼻樑,這是一些寵物書上會教的,但我家小笨只會覺得我在跟他玩,「冷寞以對」對於很黏人的貓是處罰,對於孤傲的貓根本沒差。

  此外,處罰之後,一定要對寵物冷漠一陣子(差不多一個小時),假如處罰後沒多久就又親又抱,輕則處罰效果減半,重則造成寵物迷惑,處罰前後的緊張氣氛也是處罰的重要環節,許多飼主都會忽視這個部份。

  處罰也不限於打罵,如果與寵物的感情深厚,讓寵物覺得自己惹主人生氣,也可以成為一種處罰,小笨平常會在我的床上玩耍跳來跳去,但如果我已睡著,牠就不會那麼做,因為牠知道我被吵醒會生氣,我沒有為這事處罰過牠,不過牠吵醒過我幾次,看到我生氣以後,就不再於我睡覺時,在床上玩耍。

三、處罰的時機-不知者不罪

  動物的記憶力可長可短,對於事情的聯結與邏輯和人類並不相同,必須讓寵物把要矯正的行為與處罰產生聯結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否則寵物一但「會錯意」或是覺得被處罰的莫名奇妙,輕則單一行為教育失敗,重則破壞整個教育系統,以前有個朋友養了一隻狗,這隻狗愛咬鞋子,於是朋友只要看到鞋子有被咬的痕跡就毒打牠,結果最後這隻狗皮變很厚,被打時不再哀嚎還開開心心的,然後鞋子照咬,狗沒有把處罰與咬鞋子聯結,牠只覺得莫名奇妙被打,最後還昇華成主人就是愛打牠,可能是玩的一種方法,打變成不是處罰,這就是失敗的例子。
  
  一般來說,在教育初次不當行為時,必須要抓幾次「現行犯」,等寵物對於該行為不適當有概念之後,就可以用「命案現場」治罪,這是因為寵物會當現行犯時,是不知道那件事不能做,但被教幾次不能做之後,寵物還是會偷偷做,因為有些寵物會認為「沒被看到就沒關係」,但是一般來說,如果把寵物抓到「命案現場」寵物還是會心虛緊張的,假如有這種反應,那就要處罰,千萬不要覺得他好像知錯了就不處罰,這樣會造成迷惑,以為在這種條件下做那件事是許可不會受處罰的,反之,如果到「命案現場」,寵物一點反應也沒有,泰然自若,那就表示犯案後經過的時間太長,寵物可能已經忘記自己犯案,這時候若是處罰,因為沒有不當行為與處罰間的聯結,寵物只會被處罰得莫名奇妙。

四、關乎本能的教育-大禹治水,疏導而不圍堵
  
  你很難透過處罰或獎勵來變更本能行為,哪怕是科學家為了實驗,或馬戲團為了表演,進行了有系統的制約訓練,可以達成讓動物就算有食物也不吃直至餓死,也無法透過訓練要求動物不得排便或呼吸,想訓練這種事,最後只會電死這隻動物而已。

  對於寵物的教育,並不需要那麼嚴格,有些部份,人類必須妥協讓步,調整環境及飼主自身的習慣來配合動物,而不是一味的禁止,以貓來說,磨牙磨爪,是貓的習性,這個習慣會破壞家具,但是禁止牠磨牙磨爪是非常困難的,科學家和馬戲團馴獸師也許做得到,但一般人想達成這件事投資報酬率太低,因此,一方面禁止牠用家具磨牙磨爪,另一方面,也要提供牠可以「合法」磨牙磨爪的東西,透過處罰讓他漸漸理解什麼可以抓什麼不能抓,以貓來說,磨牙用紙箱,磨爪用塑膠拖鞋或巧拼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這是窮人流,因為這種東西是消耗品,基本上寵物用品店都有賣相關的東西。



五、必要的妥協-減少犯案機會、設立障礙、留下證據

  依照寵物的個性,有些事情還是會很難教,這時候只好調整環境,例如有些貓很貪吃,主人放在碗裡的飼料吃完,就去把飼料袋咬破,這種情況有時處罰幾次也沒有用,因為咬破飼料袋得到飼料的「獎勵」可能比被「處罰」的誘惑更大,這時可能只能改成把飼料放於罐中,或把飼料袋放到櫃子裡等貓無法接觸的地方。

  另一種方法則是設立障礙,也就是提高犯案難度,許多貓都有爬沙窗的喜好,小笨也不例外,不過這樣多爬幾次之後,沙窗很快就會壞掉,於是我便在窗緣橫放上圓型的保特瓶,因為窗緣離地面大約一公尺,牠要先跳上窗緣之後才能爬沙窗,保特瓶使得窗緣變得更難立足,就算跳上去,也很容易讓保特瓶掉下來,掉下來的保特瓶就成了牠企圖爬沙窗的證據,因而轉化成:「如果保特瓶掉下來,就會被處罰」,哪怕人不在家,回家時看到掉下的保特瓶與心虛的牠,也能進行處罰,漸漸的就能減低牠爬沙窗的動機。

六、一致性且持之以恆的教-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教育是一場馬拉松,必須不厭其煩的持續重覆才能達成目標,也是很多人教育寵物失敗的原因,十次不當行為,九次處罰,一次忽略,這一次的忽略就足以造成寵物的迷惑,有些比較聰明的寵物會試探主人,故意去做某些不當行為,來試探會不會被處罰,以確認主人的意思,所以只要一次忽略,就要再花好幾次來彌補處罰與行為的聯結關係。舉例來說,我不允許小笨跳上我的書桌,這主要是因為以前手繪時,有時桌上會有畫稿,留下牠的腳印就不好了,總之房間裡特定的一張桌子是禁區,不過一開始牠沒事還是會跳上去,每次跳上去就打一頓,兩次左右牠就知道了,不過一段時間以後,牠又會試著跳上去,當然還是會被打,比較狡猾的是,牠會在半夜我睡覺時跳上去,有幾次我剛好醒來看到,這種情況尤其是冬天,還要爬起來打貓實在是很累,都會覺得斥喝幾句就算了,但教育要成功,這時候還是要很一致的,起來處罰牠,因為這件事是我認為絕對不可以做的事,必須讓牠感受到嚴重性才行,這樣講可能讓人覺得我常常打小笨,其實十三年間,我打牠的次數不到15次,事實上只要教育方式正確,需要處罰的情況其實會減少很多。

  教會這個後來有些意想不到的便利,因為我怕牠亂動的東西或便當什麼的,只要放在桌上,大至上都非常安全,後來雖然搬過幾次家,但牠通常都能很快明白我指定哪張桌子是不可以跳上去的,這裡要特別強調一點,我只禁止牠跳上「某一張」桌子,所以才容易成功,原理和大禹治水一樣,假如我禁止牠跳上「所有」桌子,那教起來成功率就會下降很多,所以限制重點就好,全面限制是很難教的。

七、默契-彼此習慣的磨合

  與寵物培養默契是很重要的,簡單的說,就是讓彼此了解生活習慣,一般來說寵物對主人的配合度都很高,只要用對方法,讓寵物理解主人做哪些事時自己可以怎麼配合,例如前述小笨不會吵我睡覺的例子。假如你工作時,不希望被吵,也可以慢慢讓牠理解,假如你在做某些事,牠一直來亂你會生氣,久了理解之後,當發現你在做某些事時,就會靜靜的待到一旁去,小笨原本很愛在我掃地時追掃把,後來被我罵過幾次關籠子之後(貓籠對小笨來說等於貓屋,在平常的情況下關籠子並不會被牠認為是處罰,但如果是被罵過後關籠子,由於緊張氣氛的關係,這就會是一種處罰。),看到我在掃地,不等我抓牠關籠子,就自己到床上乖乖坐著,等我掃完地放下掃把之後,才下床跑來跑去。

  人與寵物沒有辦法用口語溝通,但長期相處,互相觀察,多半可以知道彼此的肢體語言,例如小笨走到貓沙盆前看一看又走掉,我就知道貓沙要清了,我如果拿鑰匙牠就知道我要出門了等等。

八、寵物也有情緒-適度的安撫

  寵物有時候會想要主人抱或陪牠玩,假如主人長時間冷落寵物,寵物為了引起主人注意,就可能會有脫序行為(如亂尿尿),故意做一些會被處罰的事,好引起主人的反應,這時候主人應該留意,明明已經教會的事,卻明目張膽的犯,主人要處罰時雖然緊張,卻還是短時間內一再犯,這時飼主就應該留意是不是自己太冷落牠了,一般來說,若原因是如此,只要主人多陪牠玩,馬上症狀就會減輕,由於物種不同,狗比較需要花時間陪與溜,貓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滿足。小笨從來不會亂翻垃圾桶,不過牠會故意去碰垃圾桶邊緣,讓垃圾袋發出沙沙的聲音,然後假裝要翻垃圾,然後看我的反應,起初我會斥喝牠,但後來發現,其實他真要翻,多的是機會,卻很少發生,似乎只有我在而且比較忙的時候才會發生,後來只要牠這樣子,我就抱抱牠陪牠玩個半小時左右,牠就不會這麼做了,這其實也可以視為一種溝通,因為我們語言不通,牠只好這樣表達。

  此外,把貓籠當「貓屋」,平常不用時也不要收起來,打開門放著,也許裡面放塊布什麼的,讓貓平常也能在裡面睡覺,習慣貓籠以後,以貓籠帶貓出門,貓就比較不會那麼緊張,對於怕出門的貓而言,這個方法很有用。

九、跳蚤生態-頑強的寄生蟲

  這個問題經常被輕忽,認為有跳蚤對健康沒什麼影響,或是認為只要「勤洗澡」就能解決,事實上,跳蚤嚴重時,會影響寵物睡眠品質,也會因為過度抓搔讓皮膚受傷或誘發皮膚病,假如你經常與寵物貼身,也可能因跳蚤而產生過敏反應,而起一些像被蚊子叮的小疹子,所以不可輕忽。

  一般來說,很難確定環境中100%沒有跳蚤,因此只要能保持99%沒跳蚤,並且在跳蚤有發展趨勢的初期,投藥把情況壓下來即可。

  為什麼很難讓環境中100%沒有跳蚤呢,這和跳蚤的生態有關。

  跳蚤卵人類的肉眼是看不到的,而跳蚤的生存策略就是「以量取勝」,因此他們一但找到寄主,就會大量產卵,並且透過寄主到處走動,再把卵散佈於環境之中,跳蚤卵在一般的環境中,可以存活長達兩年之久,而且附掛「熱雷達」,只要有溫度約38度C的東西經過,就會附上去並孵化,假如溫度不對,就沾著東西,保持卵的型態散佈到更遠的地方去,因此假如你家附近有很多野貓野狗,而牠們身上有跳蚤,野貓在你的機車坐墊上休息過,然後你騎車坐在坐墊上,你的褲子上就有機率沾到跳蚤卵,哪怕你家住在五十樓,你也能把跳蚤帶回家送給寵物當禮物。

  因此,洗澡一般只能暫時解決跳蚤問題,當寵物身上有很多跳蚤時,通常就代表整個活動環境充滿了跳蚤卵,就算打掃,也很難全面,而這些跳蚤卵,很快又會在洗過澡的寵物身上重新孵化,因此目前除蚤藥的原理,大部份是除了殺死寵物本身的跳蚤之外,也盡量吸引環境中的跳蚤卵依附到寵物身上,然後被殺死,因此,除蚤的過程通常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一但寵物中了大量跳蚤,飼主就需要很有耐心,所以最好是早期發現早期處理。

  看到寵物身上有小小黑黑會動的點點,就是跳蚤,一般來說,能被直接看到的話,就表示寵物身上已經有滿多跳蚤了,早期的發現,通常是觀察寵物抓搔的頻率大幅上升時,不過因為除蚤藥並不便宜,雖然獸醫多半建議常態性的每月投藥,但如果預算不多,也可以在寵物抓搔情況較多時察看身體,發現黑點時再投藥,只是每次投藥必須持續投足兩到三個月,不可任意中斷,以免跳蚤趁藥效減弱時再次大量繁殖,陷入重覆投藥的情況。

十、「放養」不是養-譬如野貓皆能餵食,不「照顧」何以別乎?

  有些人會固定買飼料餵附近的流浪動物,使得流浪動物集結到該戶人家,同時又不幫這些流浪動物結紮,結果造成流浪動物越生越多,有些人還會認為自己有在「養寵物」,其實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只會造成整體環境的惡化,增加更多被撲殺的流浪動物。

  會養不教(放養就是一種養而不教)造成整體流浪動物的惡性循環:

寵物亂教不教不會教 -> 寵物壞習慣變多 -> 做壞事的貓狗造成麻煩 -> 收拾麻煩的人漸漸的不喜歡貓狗 -> 只負責玩貓狗的人也不會感受事情嚴重性加入教育,只會覺得收拾麻煩的人在意太多 -> 人際對立 -> 寵物遭央、被虐等 -> 棄養 ->野貓野狗增加 ->「路人」餵野貓野狗 -> 過度繁殖增加環境髒亂與噪音 ->該區域人士對養寵物產生反感認養機率下降 ->該環境影響已飼養家庭,增加感染跳蚤等疾病的機會進而提高醫療費用,同時受到人際壓力 -> 棄養 -> 「路人」撿來養或認養 -> 寵物亂教不教不會教 -> 迴圈再循環。

解決這個惡性循環的方法,我認為就是「教育」,尤其是飼主方面的教育,否則這個惡性循環只會一直下去,動物沒有「生太多」就沒有需要撲殺的問題,呼籲認養所能帶來的效果非常有限,認養永遠趕不上繁殖的速度,認養的人士如果沒有受到足夠的訓練,只為成為惡性循環的一員,使情況惡化,不如不要認養,當人們只想盡快把收容所的動物認養出去,防止牠們被殺的同時,卻沒有充份訓練認養者時,事實上只是在助長情勢惡化而已。

  我經常在罵錯誤養寵物的概念,但我卻從未有系統的提出「教育寵物的方法」,其實我起初以為這些方法都是「常識」,養寵物的人應該都知道,對於小笨在我當兵那年寄養在姐姐家中,因為牠不會亂抓沙發亂咬破壞東西,亂叫亂跳吵人安寧等等被說「教得很好」,當時不以為意,後來養貓流行了起來,許多朋友養了貓,互相談了貓經之後,才發現小笨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壞習慣,或說某些壞習慣在剛出現時,就被矯正了,所以我想我的教育概念應該是有效的吧,於是決定寫下這篇文章。

回 瑣事雜想 分類

標籤: 生物學
同分類上一篇: 感謝自己的無力
同分類下一篇: 古羅馬皇帝與星座
延伸閱讀:
2014-09-06  小笨,你是隻貼心的貓,謝謝你陪了我十三年
2014-09-25  小笨的病理解剖報告-《白色巨塔》佐佐木家屬的悲傷與憤怒
2015-09-06  小笨紀念日



瑣事雜想 / 人氣(65) / 回應(0)


2015年12月17日 (四) 00:00 宠物教育-不教而杀谓之虐

语言: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本篇要谈的宠物教育,并不是关于「坐下」或「握手」一类的表演特技,既然不是马戏团,会不会这些技能,都不影响宠物被拋弃的机会,也不是要教定点大小便之类很具体的行为,这种教学网络上或宠物书上都有很多教学了,这篇主要要谈的是,如何让你的宠物能够与你或你的环境互相配合,产生默契,让彼此生活愉快,不制造麻烦。

  本篇的主要以「猫」为例,其它的宠物视习性个性会略有不同,但教育的原则与精神是大致相同的。

一、为什么要教育宠物?

  一只善体人意聪明乖巧的宠物,被弃养的机率是很低的,有些时候,弃养的发生,并不见得是饲主的主观意愿,而是来自于客观的环境压力(长辈与邻居的不满等),而这些环境压力的产生,经常来自于宠物的不良习惯造成了饲主本身或其它人的困扰,一但经常造成麻烦,随着共同生活的时间变长,讨喜也会渐渐变成讨厌,可爱也会变成可恶,换言之,如果一开始就能让宠物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造成对饲主本身与他人的麻烦,那么就能大幅的降低弃养或被迫弃养的机率。

  宠物教育可以说是一劳永逸的方法,成猫因为已有旧习惯,教起来比较辛苦,有时候要花一、两年才能矫正过来,幼猫的话,只要最初的三到六个月细心教导,养成好习惯,适应人类生活方式后,因为环境变化要再追加一些要求,通常也不会太困难,反之,如果一开始教育的不够完善彻底,很可能就会变成一直犯错一直重教的恶性循环,甚至产生怎么教都教不会的无力感。

二、处罚的方式-因材施罚

  依照宠物的习性与个性,处罚的方式会略有不同,以猫为例,大体上来说有大声斥喝、打屁股、喷(雾)柠檬水、弹鼻子、压鼻梁、冷寞以对(例如猫过来故意把他推开)等等会造成宠物恐惧或不适感但不会造成实质受伤的方式,都可以当作处罚,所以弹鼻子其实我个人不太建议,因为猫狗鼻子敏感,施加一点力量就会很痛,但力道没抓好,很容易受伤,此外视宠物个性,有些方式不会被觉得是处罚,例如压鼻梁,这是一些宠物书上会教的,但我家小笨只会觉得我在跟他玩,「冷寞以对」对于很黏人的猫是处罚,对于孤傲的猫根本没差。

  此外,处罚之后,一定要对宠物冷漠一阵子(差不多一个小时),假如处罚后没多久就又亲又抱,轻则处罚效果减半,重则造成宠物迷惑,处罚前后的紧张气氛也是处罚的重要环节,许多饲主都会忽视这个部份。

  处罚也不限于打骂,如果与宠物的感情深厚,让宠物觉得自己惹主人生气,也可以成为一种处罚,小笨平常会在我的床上玩耍跳来跳去,但如果我已睡着,牠就不会那么做,因为牠知道我被吵醒会生气,我没有为这事处罚过牠,不过牠吵醒过我几次,看到我生气以后,就不再于我睡觉时,在床上玩耍。

三、处罚的时机-不知者不罪

  动物的记忆力可长可短,对于事情的联结与逻辑和人类并不相同,必须让宠物把要矫正的行为与处罚产生联结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否则宠物一但「会错意」或是觉得被处罚的莫名奇妙,轻则单一行为教育失败,重则破坏整个教育系统,以前有个朋友养了一只狗,这只狗爱咬鞋子,于是朋友只要看到鞋子有被咬的痕迹就毒打牠,结果最后这只狗皮变很厚,被打时不再哀嚎还开开心心的,然后鞋子照咬,狗没有把处罚与咬鞋子联结,牠只觉得莫名奇妙被打,最后还升华成主人就是爱打牠,可能是玩的一种方法,打变成不是处罚,这就是失败的例子。
  
  一般来说,在教育初次不当行为时,必须要抓几次「现行犯」,等宠物对于该行为不适当有概念之后,就可以用「命案现场」治罪,这是因为宠物会当现行犯时,是不知道那件事不能做,但被教几次不能做之后,宠物还是会偷偷做,因为有些宠物会认为「没被看到就没关系」,但是一般来说,如果把宠物抓到「命案现场」宠物还是会心虚紧张的,假如有这种反应,那就要处罚,千万不要觉得他好象知错了就不处罚,这样会造成迷惑,以为在这种条件下做那件事是许可不会受处罚的,反之,如果到「命案现场」,宠物一点反应也没有,泰然自若,那就表示犯案后经过的时间太长,宠物可能已经忘记自己犯案,这时候若是处罚,因为没有不当行为与处罚间的联结,宠物只会被处罚得莫名奇妙。

四、关乎本能的教育-大禹治水,疏导而不围堵
  
  你很难透过处罚或奖励来变更本能行为,哪怕是科学家为了实验,或马戏团为了表演,进行了有系统的制约训练,可以达成让动物就算有食物也不吃直至饿死,也无法透过训练要求动物不得排便或呼吸,想训练这种事,最后只会电死这只动物而已。

  对于宠物的教育,并不需要那么严格,有些部份,人类必须妥协让步,调整环境及饲主自身的习惯来配合动物,而不是一味的禁止,以猫来说,磨牙磨爪,是猫的习性,这个习惯会破坏家具,但是禁止牠磨牙磨爪是非常困难的,科学家和马戏团驯兽师也许做得到,但一般人想达成这件事投资报酬率太低,因此,一方面禁止牠用家具磨牙磨爪,另一方面,也要提供牠可以「合法」磨牙磨爪的东西,透过处罚让他渐渐理解什么可以抓什么不能抓,以猫来说,磨牙用纸箱,磨爪用塑料拖鞋或巧拼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这是穷人流,因为这种东西是消耗品,基本上宠物用品店都有卖相关的东西。



五、必要的妥协-减少犯案机会、设立障碍、留下证据

  依照宠物的个性,有些事情还是会很难教,这时候只好调整环境,例如有些猫很贪吃,主人放在碗里的饲料吃完,就去把饲料袋咬破,这种情况有时处罚几次也没有用,因为咬破饲料袋得到饲料的「奖励」可能比被「处罚」的诱惑更大,这时可能只能改成把饲料放于罐中,或把饲料袋放到柜子里等猫无法接触的地方。

  另一种方法则是设立障碍,也就是提高犯案难度,许多猫都有爬沙窗的喜好,小笨也不例外,不过这样多爬几次之后,沙窗很快就会坏掉,于是我便在窗缘横放上圆型的保特瓶,因为窗缘离地面大约一公尺,牠要先跳上窗缘之后才能爬沙窗,保特瓶使得窗缘变得更难立足,就算跳上去,也很容易让保特瓶掉下来,掉下来的保特瓶就成了牠企图爬沙窗的证据,因而转化成:「如果保特瓶掉下来,就会被处罚」,哪怕人不在家,回家时看到掉下的保特瓶与心虚的牠,也能进行处罚,渐渐的就能减低牠爬沙窗的动机。

六、一致性且持之以恒的教-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必须不厌其烦的持续重复才能达成目标,也是很多人教育宠物失败的原因,十次不当行为,九次处罚,一次忽略,这一次的忽略就足以造成宠物的迷惑,有些比较聪明的宠物会试探主人,故意去做某些不当行为,来试探会不会被处罚,以确认主人的意思,所以只要一次忽略,就要再花好几次来弥补处罚与行为的联结关系。举例来说,我不允许小笨跳上我的书桌,这主要是因为以前手绘时,有时桌上会有画稿,留下牠的脚印就不好了,总之房间里特定的一张桌子是禁区,不过一开始牠没事还是会跳上去,每次跳上去就打一顿,两次左右牠就知道了,不过一段时间以后,牠又会试着跳上去,当然还是会被打,比较狡猾的是,牠会在半夜我睡觉时跳上去,有几次我刚好醒来看到,这种情况尤其是冬天,还要爬起来打猫实在是很累,都会觉得斥喝几句就算了,但教育要成功,这时候还是要很一致的,起来处罚牠,因为这件事是我认为绝对不可以做的事,必须让牠感受到严重性才行,这样讲可能让人觉得我常常打小笨,其实十三年间,我打牠的次数不到15次,事实上只要教育方式正确,需要处罚的情况其实会减少很多。

  教会这个后来有些意想不到的便利,因为我怕牠乱动的东西或便当什么的,只要放在桌上,大至上都非常安全,后来虽然搬过几次家,但牠通常都能很快明白我指定哪张桌子是不可以跳上去的,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我只禁止牠跳上「某一张」桌子,所以才容易成功,原理和大禹治水一样,假如我禁止牠跳上「所有」桌子,那教起来成功率就会下降很多,所以限制重点就好,全面限制是很难教的。

七、默契-彼此习惯的磨合

  与宠物培养默契是很重要的,简单的说,就是让彼此了解生活习惯,一般来说宠物对主人的配合度都很高,只要用对方法,让宠物理解主人做哪些事时自己可以怎么配合,例如前述小笨不会吵我睡觉的例子。假如你工作时,不希望被吵,也可以慢慢让牠理解,假如你在做某些事,牠一直来乱你会生气,久了理解之后,当发现你在做某些事时,就会静静的待到一旁去,小笨原本很爱在我扫地时追扫把,后来被我骂过几次关笼子之后(猫笼对小笨来说等于猫屋,在平常的情况下关笼子并不会被牠认为是处罚,但如果是被骂过后关笼子,由于紧张气氛的关系,这就会是一种处罚。),看到我在扫地,不等我抓牠关笼子,就自己到床上乖乖坐着,等我扫完地放下扫把之后,才下床跑来跑去。

  人与宠物没有办法用口语沟通,但长期相处,互相观察,多半可以知道彼此的肢体语言,例如小笨走到猫沙盆前看一看又走掉,我就知道猫沙要清了,我如果拿钥匙牠就知道我要出门了等等。

八、宠物也有情绪-适度的安抚

  宠物有时候会想要主人抱或陪牠玩,假如主人长时间冷落宠物,宠物为了引起主人注意,就可能会有脱序行为(如乱尿尿),故意做一些会被处罚的事,好引起主人的反应,这时候主人应该留意,明明已经教会的事,却明目张胆的犯,主人要处罚时虽然紧张,却还是短时间内一再犯,这时饲主就应该留意是不是自己太冷落牠了,一般来说,若原因是如此,只要主人多陪牠玩,马上症状就会减轻,由于物种不同,狗比较需要花时间陪与溜,猫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满足。小笨从来不会乱翻垃圾桶,不过牠会故意去碰垃圾桶边缘,让垃圾袋发出沙沙的声音,然后假装要翻垃圾,然后看我的反应,起初我会斥喝牠,但后来发现,其实他真要翻,多的是机会,却很少发生,似乎只有我在而且比较忙的时候才会发生,后来只要牠这样子,我就抱抱牠陪牠玩个半小时左右,牠就不会这么做了,这其实也可以视为一种沟通,因为我们语言不通,牠只好这样表达。

  此外,把猫笼当「猫屋」,平常不用时也不要收起来,打开门放着,也许里面放块布什么的,让猫平常也能在里面睡觉,习惯猫笼以后,以猫笼带猫出门,猫就比较不会那么紧张,对于怕出门的猫而言,这个方法很有用。

九、跳蚤生态-顽强的寄生虫

  这个问题经常被轻忽,认为有跳蚤对健康没什么影响,或是认为只要「勤洗澡」就能解决,事实上,跳蚤严重时,会影响宠物睡眠品质,也会因为过度抓搔让皮肤受伤或诱发皮肤病,假如你经常与宠物贴身,也可能因跳蚤而产生过敏反应,而起一些像被蚊子叮的小疹子,所以不可轻忽。

  一般来说,很难确定环境中100%没有跳蚤,因此只要能保持99%没跳蚤,并且在跳蚤有发展趋势的初期,投药把情况压下来即可。

  为什么很难让环境中100%没有跳蚤呢,这和跳蚤的生态有关。

  跳蚤卵人类的肉眼是看不到的,而跳蚤的生存策略就是「以量取胜」,因此他们一但找到寄主,就会大量产卵,并且透过寄主到处走动,再把卵散布于环境之中,跳蚤卵在一般的环境中,可以存活长达两年之久,而且附挂「热雷达」,只要有温度约38度C的东西经过,就会附上去并孵化,假如温度不对,就沾着东西,保持卵的型态散布到更远的地方去,因此假如你家附近有很多野猫野狗,而牠们身上有跳蚤,野猫在你的机车坐垫上休息过,然后你骑车坐在坐垫上,你的裤子上就有机率沾到跳蚤卵,哪怕你家住在五十楼,你也能把跳蚤带回家送给宠物当礼物。

  因此,洗澡一般只能暂时解决跳蚤问题,当宠物身上有很多跳蚤时,通常就代表整个活动环境充满了跳蚤卵,就算打扫,也很难全面,而这些跳蚤卵,很快又会在洗过澡的宠物身上重新孵化,因此目前除蚤药的原理,大部份是除了杀死宠物本身的跳蚤之外,也尽量吸引环境中的跳蚤卵依附到宠物身上,然后被杀死,因此,除蚤的过程通常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一但宠物中了大量跳蚤,饲主就需要很有耐心,所以最好是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看到宠物身上有小小黑黑会动的点点,就是跳蚤,一般来说,能被直接看到的话,就表示宠物身上已经有满多跳蚤了,早期的发现,通常是观察宠物抓搔的频率大幅上升时,不过因为除蚤药并不便宜,虽然兽医多半建议常态性的每月投药,但如果预算不多,也可以在宠物抓搔情况较多时察看身体,发现黑点时再投药,只是每次投药必须持续投足两到三个月,不可任意中断,以免跳蚤趁药效减弱时再次大量繁殖,陷入重复投药的情况。

十、「放养」不是养-譬如野猫皆能喂食,不「照顾」何以别乎?

  有些人会固定买饲料喂附近的流浪动物,使得流浪动物集结到该户人家,同时又不帮这些流浪动物结扎,结果造成流浪动物越生越多,有些人还会认为自己有在「养宠物」,其实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只会造成整体环境的恶化,增加更多被扑杀的流浪动物。

  会养不教(放养就是一种养而不教)造成整体流浪动物的恶性循环:

宠物乱教不教不会教 -> 宠物坏习惯变多 -> 做坏事的猫狗造成麻烦 -> 收拾麻烦的人渐渐的不喜欢猫狗 -> 只负责玩猫狗的人也不会感受事情严重性加入教育,只会觉得收拾麻烦的人在意太多 -> 人际对立 -> 宠物遭央、被虐等 -> 弃养 ->野猫野狗增加 ->「路人」喂野猫野狗 -> 过度繁殖增加环境脏乱与噪音 ->该区域人士对养宠物产生反感认养机率下降 ->该环境影响已饲养家庭,增加感染跳蚤等疾病的机会进而提高医疗费用,同时受到人际压力 -> 弃养 -> 「路人」捡来养或认养 -> 宠物乱教不教不会教 -> 循环再循环。

解决这个恶性循环的方法,我认为就是「教育」,尤其是饲主方面的教育,否则这个恶性循环只会一直下去,动物没有「生太多」就没有需要扑杀的问题,呼吁认养所能带来的效果非常有限,认养永远赶不上繁殖的速度,认养的人士如果没有受到足够的训练,只为成为恶性循环的一员,使情况恶化,不如不要认养,当人们只想尽快把收容所的动物认养出去,防止牠们被杀的同时,却没有充份训练认养者时,事实上只是在助长情势恶化而已。

  我经常在骂错误养宠物的概念,但我却从未有系统的提出「教育宠物的方法」,其实我起初以为这些方法都是「常识」,养宠物的人应该都知道,对于小笨在我当兵那年寄养在姐姐家中,因为牠不会乱抓沙发乱咬破坏东西,乱叫乱跳吵人安宁等等被说「教得很好」,当时不以为意,后来养猫流行了起来,许多朋友养了猫,互相谈了猫经之后,才发现小笨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坏习惯,或说某些坏习惯在刚出现时,就被矫正了,所以我想我的教育概念应该是有效的吧,于是决定写下这篇文章。

回 琐事杂想 分类

标签: 生物学
同分类上一篇: 感谢自己的无力
同分类下一篇: 古罗马皇帝与星座
延伸阅读:
2014-09-06  小笨,你是只贴心的猫,谢谢你陪了我十三年
2014-09-25  小笨的病理解剖报告-《白色巨塔》佐佐木家属的悲伤与愤怒
2015-09-06  小笨纪念日



琐事杂想 / 人气(65) / 响应(0)


Copyright ©  Enabling Clause 2014~2024 奮鬥的繪畫之路 Struggling for the Road of Painting     管理者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