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對照
請選擇想對照的語言:
左邊的語言:    右邊的語言:   

Tt.梅梗的母語為繁體中文,若文章有疑義,請以繁體中文為主。
Tt.梅梗的母語為繁體中文,若文章有疑義,請以繁體中文為主。

2015年05月07日 (四) 00:00 賽局理論與制約學習理論-違規停車是怎麼學會的?

語言: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小時候聽到大人們說一個笑話,德國人、美國人和台灣人在討論一個有一百個車位的停車場可以停幾輛車的問題,德國人說,這樣的停車場在德國的話可以停一百五十輛,我們可以有秩序有效率的運用所有空間,美國人說,我們大概可以停八十輛,因為我們車子貴,大家停分開一點才不會傷彼此的名車,創造雙贏,台灣人說,我們的話,大概就停兩輛車,德國人與美國人聽了很吃驚,追問台灣人,台灣人說,停車場入口和出口各停一台囉。

  小時候我只覺得這個笑話太荒謬,現實中根本不會發生,學校老師都教我們要守秩序,怎麼可能會有人把車子停在出口或入口呢?這樣不是讓大家都不能用停車場了嗎?

  長大以後,自己經常騎車在外面跑,自己常停車,也常看別人停車,突然想起這則笑話,現在我知道它有多中肯又有多好笑了。

  說到這個亂停車,我實在有滿腹的牢騷,不過這篇文章即然被分在「學術淺談」,我自然也就不是要抱怨我車子多常被人擋住出不去之類的事,本文要討論的是,這樣的現象是如何演變而來的?為什麼我們的各種教育、政府宣導、法律規定,都告訴我們不可以亂停車,你問任何一個人「可不可以亂停車」,大概答案幾乎都是「不可以」,但亂停車的現象為什麼越演越烈?究竟一個社會是如何從人人都守法停車,慢慢演變成人人都亂停車?究竟是什麼因素造成了這樣的結果?本文將從生物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討論這個現象。

一、現象概要

  有次我去草屯郵局辦事,辦完事出郵局大門時,眼前的景象讓我大吃一驚,我當下就決定把這個景象拍下來。




  注意到了嗎?郵局前面明明有無數的停車格,但是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在停車格前面停車。



  眼前的停車格不停也就罷了,還是整排就壓在地上公車停靠專用的文字上,非常明顯的違規停車,而不是像小巷子裡,雖無停車格也無紅線的模糊地帶。



  更誇張的是,這間郵局的對面就是警察局,不過這篇的主題並不是要批判公部門如何怠忽職守,對面是警察局這件事請視為「被警察開罰單的風險較高且顯而易見」的一個違規停車的不利因素。

  為什麼大家要在警察局對面,放著空下來的停車位不停,明明守法的距離只有一步,但大家還是要選擇違規停車呢?這樣的行為究竟是在什麼樣的經驗學習與心理狀態下,做出的判斷呢?

二、簡單賽局

  賽局理論被認為是20世紀經濟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我第一次學習到這個理論的時候開心的不得了,因為它能解釋的東西實在多的不得了,許多想不通的現象突然之間就想通了,目前在生物學、經濟學、國際關係、計算機科學、政治學、軍事戰略和其他很多學科都有廣泛的應用,本文主要是以應用於生物學的部份為主,所以不會搞出很複雜的數學公式,我也沒搞出來的本事,或許從生物學的角度解釋亂停車這個人類社會現象,有些人會覺得很奇怪,但別忘了,人也是一種生物,很多時候我們還是被基因本能操控而不自知。

  因為要解釋整個賽局理論內容實在太多了,這邊只談本文會提到的部份,舉一個例子來講這樣概念,對鳥類而言,啄出自己身上的扁蝨是很重要的,畢竟有一大堆寄生蟲在身上的壞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全身上下唯有一處的扁蝨鳥無法自己除,那就是頭上的扁蝨,因為需要靠同伴來幫助自己,對於這件事,鳥彼此之間會有幾種策略,這裡要先提出一點,這些策略並不是個體故意想出來的,而是物種演化過程中,留下的生物直覺,就像你不用想就會感到餓,感到餓就會想吃東西,想吃東西就會設法去覓食,試想遠古時代若是有一種生物不會感到餓,為了維持生命,時時刻刻要用各種外在的方法提醒自己吃東西,一但大意就會忘記吃飯,這種生物的餓死率必定高於其他物種,那在演化的過程中,他們基因被繁衍的機率就會下降,回到鳥的話題,為了方便表達,接下來,將以「你」、「我」來代表兩隻考慮要不要幫對方除蝨的鳥。
  
我幫你我不幫你
你幫我A雖然我有點累,但你也幫我除蝨了。B太爽啦,我不用付出任何代價,身上的蝨子就除掉了。
你不幫我C太慘了,我付出體力幫你除蝨,但我身上的蝨子卻沒有除去。D我身上仍有蝨子,但還好我沒有白花體力。

  在一次性的合作當中,大體上來說會有上表中的的四種情況,對於一個生物來說,大家都希望可以「不勞而獲」,同時也害怕「徒勞無功」,所以對我來說,最好的情況是B,你幫我,但我不幫你,最壞的情況則相反,也就是C,而這樣的「賽局」會在鳥的生活中無限次的發生,每當自己身上蝨子又多起來時,就必須找其他伙伴幫自己除蝨,在單一次的簡單賽局裡,每隻鳥都會設法讓對幫方先幫自己,然後不幫對方,但在多次的複雜賽局時就不一定了,因為每隻鳥會有各自的名聲,當大部份的鳥都知道你會在別人為你除蝨後不回饋後,就會漸漸沒有鳥幫你除蝨,並且若是整個族群都是設法誘騙對方幫自己除蝨後不回饋,漸漸的,這個族群就會變得不願意幫任何人除蝨,然後整個族群就會走向「鳥鳥身上一堆蝨」的處境,進而走向滅亡。

  必須再強調一次,這些鳥並沒有想那麼多,這些事情都是在彈指間做的判斷,比起思考,那更接近一種野性直覺,那麼,談了那麼多「鳥事」,和亂停車這件事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停車對你我來說也是一場賽局,因為我們各自的停車方式也會影響到彼此,不過,你我的停車賽局比較複雜,為了簡化賽局,我必須先把一些因素單純化,直接指定行為模式。
  首先,先來談談守法停車的好處與壞處:

  。好處:
   1.沒有被開單付罰款的風險。
   2.車子不會擋到人,減少他人破壞自己車子的風險。

  。壞處:
   1.車子可能會被亂停車的人擋住。

  接著是亂停車的好處與壞處以及本來是壞處但可以無視:
  。好處:
   1.因為先卡位了,被亂停車的人擋住的風險相對較低。
   2.方便,隨便停直的、橫的、斜的都行,不用花腦力體力移來移去。

  。壞處:
   1.如果遇到更誇張的亂停車,還是會被擋住。

  。本來是壞處但可以無視:
   1.可能會被開單付罰款,但這種情況很少發生,違停越嚴重的地方,交通越混亂,但警察要開單的難度也會增加,因為違停的人可能主張自己出於無奈或只是停個幾分鐘而已等等,和警察吵鬧,由於開單要花的精力增加,也就意味著警察執法的意願會降低,請記住,好逸惡勞是生物的優勢策略,警察是人,人是生物,警察並不見得是有意識的不執法,可能只是覺得很麻煩,於是覺得違停的人可能一會兒就回來了,他開走就沒事了。

   2.可能會被破壞車子,但事實上大部份的人頂多刮一下,也不敢做多大的破壞,因為破壞他人車輛的民事賠償和刑事責任,並不會因為破壞的對像是違規停車而有所減少,所以大部份的人就算車子被擋,也不會破壞亂停車的車子,而亂停車的人有些也不在意車子被刮。

  以上兩者其實同時是警察與違停者的賽局,以及違停者與守法者的賽局,不過這裡要簡化模型,所以就不多著墨了。

  其實從上面分析的好處與壞處可以發現,亂停車不但沒什麼壞處,還可以得到方便這個好處,守法停車不但沒有好處還要承擔被亂停車擋住的風險,這幾乎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大家都要選擇亂停車這件事,但卻不太能解釋為什麼會演變成本文的案例中的情況,因為照片中,其實守法停車也沒有多不便,停車格就在眼前而已,因此在本文中要先忽視亂停車方便這個好處,由此看來,雖然守法停車有兩個好處,但這兩個好處其實並沒有優勢,因為這兩個好處本質上是避開風險,但違停者其實也沒有這兩個風險,而違停者的好處與守法者的壞處,其實只要完全沒有人亂停車的話,這兩者就不會存在,換言之,如果完全沒有人亂停車的話,守法停車沒有壞處,亂停車就算沒有壞處也沒有好處,那為什麼大家在無好也無壞的中性情況下,仍要選擇與教育、法律背道而馳的亂停車呢?這裡就是賽局理論作用的地方:
  
我不亂停我亂停
你不亂停A我們沒有擋到彼此的車。B太爽啦,我雖然擋了你的車,但我進出自如。
你亂停C太慘了,我的車被擋了,但你卻進出自如。D我們擋住了彼此的車,雖然我的車出入不便,但你也好不到哪去。

  和鳥的例子一樣,當違停的人越來越多時,我們就會越來越常遇到C的情況,而越來越無法期待A的情況,為了避開遇到C,我們就會變得傾向於選擇亂停車,因為最壞的情況頂多是兩敗俱傷的D,順利的話還會得到B的結果,總之,獲得C的機率是零了,於是整個社會就變得大家就算有守法停車的機會,也仍然會違規停車。

讓我們再看一次這張照片:



  不知道哪一年開始,有人發明了一種鐵扶手,這個鐵扶手有種「畫地為界」的感覺,總之放了那個東西,一開始大家就會知道那個地方做為出入口,無論如何也不要停,但注意到了嗎?照片中的白色機車就這樣大喇喇的停進去,而且還停斜的,完全塞住那個出入口,所有停進停車格的人,全都成了賽局中C的情況。

  賽局理論解釋了整個社會為什麼會漸漸走向人人亂停車的情況,也很好的解答了人的行為為何漸漸改變,但請記得,人們在做停車判斷時,並沒有想那麼多策略問題,這些行為通常是在不知不覺中的改變與進行,要對抗這種動物性的直覺,反而是需要想更多,特地的提醒自己「我不要違規停車」才能做到。

三、心理學中的制約學習理論

  接下來,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談亂停車這個行為轉變與維持的因素,會比較著重於「個人」層面。

  在說明如何學會亂停車這個行為之前,要先介紹一下心理學上著名的理論: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所謂的古典制約,是利用一個會造成特定反應的刺激物配合另一個非刺激物同時出現,反覆進行後,就算出現的是非刺激物也會出現特定反應,聽起來可能有點難,講個例子應該比較容易理解,在這個理論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帕夫洛夫的狗,帕夫洛夫發現每次狗被餵食的時候,都讓他聽到鈴聲,久而久之,就算不是在餵食的時候,讓狗聽到鈴聲,狗的唾液分泌量也會增加,鈴聲成了狗對於將有東西可吃的「條件反射」,使得一聽到鈴聲,就想到要吃東西,於是唾液分泌量就增加了。

  知道古典制約之後,接下來要透過「莫瑞爾雙因素模型(Mowrer's two-factor model)」來解釋人們為什麼漸漸變得喜歡亂停車,雙因素模型是由莫瑞爾(Mowrer 1947)提出,雙因素模型主要是用來解釋恐懼制約中的兩個步驟:

  首先透過古典制約,讓人學會害怕與討厭的東西共同配對出現的一個普通的東西,接著透過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讓這個人(藉著逃避)使得先前透過古典制約所造成的恐懼得到緩解,進而使得這個人的逃避反應因為恐懼得到緩解,進而增強進行逃避行為的動機,使得逃避行為得以維持。

  這裡也舉一個例子說明,蓋羅被狗咬了,從此以後,蓋羅看到狗,就想到被咬的痛,於是變得怕狗,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到這個階段是古典制約,接下來,由於蓋羅怕狗,所以看到狗她就想避開,而因為避開狗可以讓她害怕的感覺減輕,於是她學會了避開狗以減輕怕狗的恐懼感,於是蓋羅從此只要看到狗,不管有沒有咬人的可能性,她都會想避開,到這裡,操作制約就完成了。

  當然,停車和恐懼沒什麼關係,不過這裡還是要借用這個模型來解釋個人漸漸變得亂停車可能的心理因素,我們假設有一個人每個月會停車一百次,而且每一次都是合法停車,但其中十次會被違規停車的人擋住出路,也就是停車被擋率是10%,這個數字看起來可能很低,但人們往往比較容易對異常的事情留下記憶,因此,被違規停車的人擋住去路的事就算只有10%也很容易覺得「自己常常被擋住」,並且就算對於每一次停車被擋的細節沒有記憶,但對於停車被擋的不舒服的記憶卻會留下來,於是古典制約就發生了,原本車子被擋住的不舒服感和合法停車沒什麼關係,不舒服感是來自車子被擋,而不是合法停車,但由於每次不舒服感出現時,都是自己合法停車的時候,結果這兩者就有了聯結,變成合法停車->不舒服,為了避開這個不舒服的感覺,這個人發現,如果自己也違規停車,那麼就比較不容易被人擋住,進而可以避開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從此以後,就都違規停車,到此,操作制約就完成了。

  制約理論主要是在說明,許多心理狀態與行為是可以透過學習而獲得,所以有所謂的「習得恐懼」,而這個過程當事人往往沒有自覺,他並不會認為自己正在學習,而會在不知不覺中,因為環境而受到影響,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當整個社會亂停車的人越來越多時,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制約「學習」環境。

四、結語

  本文對於亂停車現象越演越烈以及眼前就是停車格卻寧可違規停車提供了一些解釋,這些解釋不見得是「唯一」的可能性,本文只是從這些理論切入這個現象而已。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一個小小的行為,哪可能想那麼多,在心理疾患的案例中,許多患者也不是「想害怕」才害怕、「想憂鬱」才憂鬱,更多的時候,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何害怕、為何憂鬱,他們就是在不知不覺中,會有那種感覺與那種行為,從生物演化的角度來說,在野生的環境中,為了應付突發情況,需要依賴動物直覺快速反應,其實很多時候一些行為正是因為沒有想太多才會那麼做,有些人在事發時傷人或咒罵,在事後後悔不已,正是因為在事發當下,他沒想太多,順著自己的感覺發展行為,違規停車的人通常很少因為擋到別人的車子而有罪惡感,他們沒有想太多,順著自己的野性,就這麼做了,所以就算被人勸導,多半也是理直氣壯的樣子。

  我們一個小小的個人,又該如何減少亂停車的現象呢?答案是:「自己不要亂停車」,或許有人會覺得,當大環境裡,人人都亂停車,就算我不亂停車,現況也不會有多少改善,多我一個少我一個,對環境來說根本微不足道,讓我們再看一次賽局的表:
  
我不亂停我亂停
你不亂停A我們沒有擋到彼此的車。B太爽啦,我雖然擋了你的車,但我進出自如。
你亂停C太慘了,我的車被擋了,但你卻進出自如。D我們擋住了彼此的車,雖然我的車出入不便,但你也好不到哪去。

  在賽局之中,若環境已經演變成幾乎沒有A的情況時,我們該如何逆轉環境,唯一的辦法,就是出現像日劇《詐欺遊戲(LIAR GAME)》中女主角神崎直那樣的人,近乎偏執的一定要相信他人走正道的人,當有一個人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也不亂停車,抱著車子可能會被擋住的覺悟,去合法停車,直到有一天,與另一個試著合法停車的人碰上了,這個效應就會開始擴散,整個環境就會變成越來越多人願意不違規停車。

  「自己不要違規停車」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其實不容易,當環境迫使你需要克服重重阻礙才能合法停車時,有多少人有意志能貫徹這件「小事」?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意思是:「人和禽獸不同的地方,很少啊!」前面我們看到,鳥有賽局,人也有,狗會被制約,人也會,我認為,了解這些理論,是有助於「自己不要違規停車」的實踐,因為你更能夠自我檢視心理狀態及生物性的直覺,更能夠「三思而後行」,你覺得對合法停車有不適感(覺得麻煩或是認為只是停一下就出來等等)時,或許是一種制約反應,當你開始覺得自己違規停車對社會造成不了多少影響時,賽局理論讓你知道每個個體的行為都足以影響整個賽局的走向,知道這些能使你堅定「自己不要違規停車」的意志,而不是做為一個「生物」被本能擺佈,讓你獲得一個「做正確的事」的理由。

  很多時候不要小看自己小小的行為對整個環境的影響,無論是做好事或做壞事,我在堅持善良的難處一文中,談過善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當好心沒好報時,不能堅持善良是人之常情,柯文哲說:「面對挫折打擊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面對挫折打擊卻沒有失去對人世的熱情。」請帶著可能受到「車子被擋」的挫折打擊,依舊熱情的合法停車吧!

------------參考資料------------
臨床心理學 Timothy j. Trull著 游恆山譯 五南出版2010
變態心理學 Kring Davison Neale Johnson著 唐子俊審閱 雙葉出版2013
自私的基因 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著 趙淑妙譯 天下文化2009
維基百科-古典制約 條目

回 學術淺談 分類

標籤: 社會觀察 生物學 心理學
同分類上一篇: 客戶的「具體」的設計要求,為何常讓設計師面有難色
同分類下一篇: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中的「羅馬之惡」-援例與說服力
延伸閱讀:
2016-01-14  風險、報酬與犯罪
2016-04-14  [ 漫畫 ] 帕夫洛夫的狗



學術淺談 / 人氣(258) / 回應(0)


2015年05月07日 (四) 00:00 赛局理论与制约学习理论-违规停车是怎么学会的?

语言: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小时候听到大人们说一个笑话,德国人、美国人和台湾人在讨论一个有一百个车位的停车场可以停几辆车的问题,德国人说,这样的停车场在德国的话可以停一百五十辆,我们可以有秩序有效率的运用所有空间,美国人说,我们大概可以停八十辆,因为我们车子贵,大家停分开一点才不会伤彼此的名车,创造双赢,台湾人说,我们的话,大概就停两辆车,德国人与美国人听了很吃惊,追问台湾人,台湾人说,停车场入口和出口各停一台啰。

  小时候我只觉得这个笑话太荒谬,现实中根本不会发生,学校老师都教我们要守秩序,怎么可能会有人把车子停在出口或入口呢?这样不是让大家都不能用停车场了吗?

  长大以后,自己经常骑车在外面跑,自己常停车,也常看别人停车,突然想起这则笑话,现在我知道它有多中肯又有多好笑了。

  说到这个乱停车,我实在有满腹的牢骚,不过这篇文章即然被分在「学术浅谈」,我自然也就不是要抱怨我车子多常被人挡住出不去之类的事,本文要讨论的是,这样的现象是如何演变而来的?为什么我们的各种教育、政府宣导、法律规定,都告诉我们不可以乱停车,你问任何一个人「可不可以乱停车」,大概答案几乎都是「不可以」,但乱停车的现象为什么越演越烈?究竟一个社会是如何从人人都守法停车,慢慢演变成人人都乱停车?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本文将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讨论这个现象。

一、现象概要

  有次我去草屯邮局办事,办完事出邮局大门时,眼前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我当下就决定把这个景象拍下来。




  注意到了吗?邮局前面明明有无数的停车格,但是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在停车格前面停车。



  眼前的停车格不停也就罢了,还是整排就压在地上公车停靠专用的文字上,非常明显的违规停车,而不是像小巷子里,虽无停车格也无红线的模糊地带。



  更夸张的是,这间邮局的对面就是警察局,不过这篇的主题并不是要批判公部门如何怠忽职守,对面是警察局这件事请视为「被警察开罚单的风险较高且显而易见」的一个违规停车的不利因素。

  为什么大家要在警察局对面,放着空下来的停车位不停,明明守法的距离只有一步,但大家还是要选择违规停车呢?这样的行为究竟是在什么样的经验学习与心理状态下,做出的判断呢?

二、简单赛局

  赛局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经济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我第一次学习到这个理论的时候开心的不得了,因为它能解释的东西实在多的不得了,许多想不通的现象突然之间就想通了,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器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它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是以应用于生物学的部份为主,所以不会搞出很复杂的数学公式,我也没搞出来的本事,或许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乱停车这个人类社会现象,有些人会觉得很奇怪,但别忘了,人也是一种生物,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被基因本能操控而不自知。

  因为要解释整个赛局理论内容实在太多了,这边只谈本文会提到的部份,举一个例子来讲这样概念,对鸟类而言,啄出自己身上的扁虱是很重要的,毕竟有一大堆寄生虫在身上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全身上下唯有一处的扁虱鸟无法自己除,那就是头上的扁虱,因为需要靠同伴来帮助自己,对于这件事,鸟彼此之间会有几种策略,这里要先提出一点,这些策略并不是个体故意想出来的,而是物种演化过程中,留下的生物直觉,就像你不用想就会感到饿,感到饿就会想吃东西,想吃东西就会设法去觅食,试想远古时代若是有一种生物不会感到饿,为了维持生命,时时刻刻要用各种外在的方法提醒自己吃东西,一但大意就会忘记吃饭,这种生物的饿死率必定高于其它物种,那在演化的过程中,他们基因被繁衍的机率就会下降,回到鸟的话题,为了方便表达,接下来,将以「你」、「我」来代表两只考虑要不要帮对方除虱。
  
我帮你我不帮你
你帮我A虽然我有点累,但你也帮我除虱了。B太爽啦,我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身上的虱子就除掉了。
你不帮我C太惨了,我付出体力帮你除虱,但我身上的虱子却没有除去。D我身上仍有虱子,但还好我没有白花体力。

  在一次性的合作当中,大体上来说会有上表中的的四种情况,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大家都希望可以「不劳而获」,同时也害怕「徒劳无功」,所以对我来说,最好的情况是B,你帮我,但我不帮你,最坏的情况则相反,也就是C,而这样的「赛局」会在鸟的生活中无限次的发生,每当自己身上虱子又多起来时,就必须找其它伙伴帮自己除虱,在单一次的简单赛局里,每只鸟都会设法让对帮方先帮自己,然后不帮对方,但在多次的复杂赛局时就不一定了,因为每隻鸟会有各自的名声,当大部份的鸟都知道你会在别人为你除虱后不回馈后,就会渐渐没有鸟帮你除虱,并且若是整个族群都是设法诱骗对方帮自己除虱后不回馈,渐渐的,这个族群就会变得不愿意帮任何人除虱,然后整个族群就会走向「鸟鸟身上一堆虱」的处境,进而走向灭亡。

  必须再强调一次,这些鸟并没有想那么多,这些事情都是在弹指间做的判断,比起思考,那更接近一种野性直觉,那么,谈了那么多「鸟事」,和乱停车这件事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停车对你我来说也是一场赛局,因为我们各自的停车方式也会影响到彼此,不过,你我的停车赛局比较复杂,为了简化赛局,我必须先把一些因素单纯化,直接指定行为模式。
  首先,先来谈谈守法停车的好处与坏处:

  。好处:
   1.没有被开单付罚款的风险。
   2.车子不会挡到人,减少他人破坏自己车子的风险。

  。坏处:
   1.车子可能会被乱停车的人挡住。

  接着是乱停车的好处与坏处以及本来是坏处但可以无视:
  。好处:
   1.因为先卡位了,被乱停车的人挡住的风险相对较低。
   2.方便,随便停直的、横的、斜的都行,不用花脑力体力移来移去。

  。坏处:
   1.如果遇到更夸张的乱停车,还是会被挡住。

  。本来是坏处但可以无视:
   1.可能会被开单付罚款,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违停越严重的地方,交通越混乱,但警察要开单的难度也会增加,因为违停的人可能主张自己出于无奈或只是停个几分钟而已等等,和警察吵闹,由于开单要花的精力增加,也就意味着警察执法的意愿会降低,请记住,好逸恶劳是生物的优势策略,警察是人,人是生物,警察并不见得是有意识的不执法,可能只是觉得很麻烦,于是觉得违停的人可能一会儿就回来了,他开走就没事了。

   2.可能会被破坏车子,但事实上大部份的人顶多刮一下,也不敢做多大的破坏,因为破坏他人车辆的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并不会因为破坏的对像是违规停车而有所减少,所以大部份的人就算车子被挡,也不会破坏乱停车的车子,而乱停车的人有些也不在意车子被刮。

  以上两者其实同时是警察与违停者的赛局,以及违停者与守法者的赛局,不过这里要简化模型,所以就不多着墨了。

  其实从上面分析的好处与坏处可以发现,乱停车不但没什么坏处,还可以得到方便这个好处,守法停车不但没有好处还要承担被乱停车挡住的风险,这几乎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家都要选择乱停车这件事,但却不太能解释为什么会演变成本文的案例中的情况,因为照片中,其实守法停车也没有多不便,停车格就在眼前而已,因此在本文中要先忽视乱停车方便这个好处,由此看来,虽然守法停车有两个好处,但这两个好处其实并没有优势,因为这两个好处本质上是避开风险,但违停者其实也没有这两个风险,而违停者的好处与守法者的坏处,其实只要完全没有人乱停车的话,这两者就不会存在,换言之,如果完全没有人乱停车的话,守法停车没有坏处,乱停车就算没有坏处也没有好处,那为什么大家在无好也无坏的中性情况下,仍要选择与教育、法律背道而驰的乱停车呢?这里就是赛局理论作用的地方:
  
我不乱停我乱停
你不乱停A我们没有挡到彼此的车。B太爽啦,我虽然挡了你的车,但我进出自如。
你乱停C太惨了,我的车被挡了,但你却进出自如。D我们挡住了彼此的车,虽然我的车出入不便,但你也好不到哪去。

  和鸟的例子一样,当违停的人越来越多时,我们就会越来越常遇到C的情况,而越来越无法期待A的情况,为了避开遇到C,我们就会变得倾向于选择乱停车,因为最坏的情况顶多是两败俱伤的D,顺利的话还会得到B的结果,总之,获得C的机率是零了,于是整个社会就变得大家就算有守法停车的机会,也仍然会违规停车。

让我们再看一次这张照片:



  不知道哪一年开始,有人发明了一种铁扶手,这个铁扶手有种「画地为界」的感觉,总之放了那个东西,一开始大家就会知道那个地方做为出入口,无论如何也不要停,但注意到了吗?照片中的白色机车就这样大喇喇的停进去,而且还停斜的,完全塞住那个出入口,所有停进停车格的人,全都成了赛局中C的情况。

  赛局理论解释了整个社会为什么会渐渐走向人人乱停车的情况,也很好的解答了人的行为为何渐渐改变,但请记得,人们在做停车判断时,并没有想那么多策略问题,这些行为通常是在不知不觉中的改变与进行,要对抗这种动物性的直觉,反而是需要想更多,特地的提醒自己「我不要违规停车」才能做到。

三、心理学中的制约学习理论

  接下来,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乱停车这个行为转变与维持的因素,会比较着重于「个人」层面。

  在说明如何学会乱停车这个行为之前,要先介绍一下心理学上著名的理论:古典制约(classical conditioning),所谓的古典制约,是利用一个会造成特定反应的刺激物配合另一个非刺激物同时出现,反复进行后,就算出现的是非刺激物也会出现特定反应,听起来可能有点难,讲个例子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在这个理论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帕夫洛夫的狗,帕夫洛夫发现每次狗被喂食的时候,都让他听到铃声,久而久之,就算不是在喂食的时候,让狗听到铃声,狗的唾液分泌量也会增加,铃声成了狗对于将有东西可吃的「条件反射」,使得一听到铃声,就想到要吃东西,于是唾液分泌量就增加了。

  知道古典制约之后,接下来要透过「莫瑞尔双因素模型(Mowrer's two-factor model)」来解释人们为什么渐渐变得喜欢乱停车,双因素模型是由莫瑞尔(Mowrer 1947)提出,双因素模型主要是用来解释恐惧制约中的两个步骤:

  首先透过古典制约,让人学会害怕与讨厌的东西共同配对出现的一个普通的东西,接着透过操作制约(operant conditioning),让这个人(借着逃避)使得先前透过古典制约所造成的恐惧得到缓解,进而使得这个人的逃避反应因为恐惧得到缓解,进而增强进行逃避行为的动机,使得逃避行为得以维持。

  这里也举一个例子说明,盖罗被狗咬了,从此以后,盖罗看到狗,就想到被咬的痛,于是变得怕狗,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到这个阶段是古典制约,接下来,由于盖罗怕狗,所以看到狗她就想避开,而因为避开狗可以让她害怕的感觉减轻,于是她学会了避开狗以减轻怕狗的恐惧感,于是盖罗从此只要看到狗,不管有没有咬人的可能性,她都会想避开,到这里,操作制约就完成了。

  当然,停车和恐惧没什么关系,不过这里还是要借用这个模型来解释个人渐渐变得乱停车可能的心理因素,我们假设有一个人每个月会停车一百次,而且每一次都是合法停车,但其中十次会被违规停车的人挡住出路,也就是停车被挡率是10%,这个数字看起来可能很低,但人们往往比较容易对异常的事情留下记忆,因此,被违规停车的人挡住去路的事就算只有10%也很容易觉得「自己常常被挡住」,并且就算对于每一次停车被挡的细节没有记忆,但对于停车被挡的不舒服的记忆却会留下来,于是古典制约就发生了,原本车子被挡住的不舒服感和合法停车没什么关系,不舒服感是来自车子被挡,而不是合法停车,但由于每次不舒服感出现时,都是自己合法停车的时候,结果这两者就有了联结,变成合法停车->不舒服,为了避开这个不舒服的感觉,这个人发现,如果自己也违规停车,那么就比较不容易被人挡住,进而可以避开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从此以后,就都违规停车,到此,操作制约就完成了。

  制约理论主要是在说明,许多心理状态与行为是可以透过学习而获得,所以有所谓的「习得恐惧」,而这个过程当事人往往没有自觉,他并不会认为自己正在学习,而会在不知不觉中,因为环境而受到影响,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当整个社会乱停车的人越来越多时,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制约「学习」环境。

四、结语

  本文对于乱停车现象越演越烈以及眼前就是停车格却宁可违规停车提供了一些解释,这些解释不见得是「唯一」的可能性,本文只是从这些理论切入这个现象而已。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一个小小的行为,哪可能想那么多,在心理疾患的案例中,许多患者也不是「想害怕」才害怕、「想忧郁」才忧郁,更多的时候,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害怕、为何忧郁,他们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会有那种感觉与那种行为,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来说,在野生的环境中,为了应付突发情况,需要依赖动物直觉快速反应,其实很多时候一些行为正是因为没有想太多才会那么做,有些人在事发时伤人或咒骂,在事后后悔不已,正是因为在事发当下,他没想太多,顺着自己的感觉发展行为,违规停车的人通常很少因为挡到别人的车子而有罪恶感,他们没有想太多,顺着自己的野性,就这么做了,所以就算被人劝导,多半也是理直气壮的样子。

  我们一个小小的个人,又该如何减少乱停车的现象呢?答案是:「自己不要乱停车」,或许有人会觉得,当大环境里,人人都乱停车,就算我不乱停车,现况也不会有多少改善,多我一个少我一个,对环境来说根本微不足道,让我们再看一次赛局的表:
  
我不乱停我乱停
你不乱停A我们没有挡到彼此的车。B太爽啦,我虽然挡了你的车,但我进出自如。
你乱停C太惨了,我的车被挡了,但你却进出自如。D我们挡住了彼此的车,虽然我的车出入不便,但你也好不到哪去。

  在赛局之中,若环境已经演变成几乎没有A的情况时,我们该如何逆转环境,唯一的办法,就是出现像日剧《诈欺游戏(LIAR GAME)》中女主角神崎直那样的人,近乎偏执的一定要相信他人走正道的人,当有一个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也不乱停车,抱着车子可能会被挡住的觉悟,去合法停车,直到有一天,与另一个试着合法停车的人碰上了,这个效应就会开始扩散,整个环境就会变成越来越多人愿意不违规停车。

  「自己不要违规停车」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其实不容易,当环境迫使你需要克服重重阻碍才能合法停车时,有多少人有意志能贯彻这件「小事」?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意思是:「人和禽兽不同的地方,很少啊!」前面我们看到,鸟有赛局,人也有,狗会被制约,人也会,我认为,了解这些理论,是有助于「自己不要违规停车」的实践,因为你更能够自我检视心理状态及生物性的直觉,更能够「三思而后行」,你觉得对合法停车有不适感(觉得麻烦或是认为只是停一下就出来等等)时,或许是一种制约反应,当你开始觉得自己违规停车对社会造成不了多少影响时,赛局理论让你知道每个个体的行为都足以影响整个赛局的走向,知道这些能使你坚定「自己不要违规停车」的意志,而不是做为一个「生物」被本能摆布,让你获得一个「做正确的事」的理由。

  很多时候不要小看自己小小的行为对整个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做好事或做坏事,我在坚持善良的难处一文中,谈过善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当好心没好报时,不能坚持善良是人之常情,柯文哲说:「面对挫折打击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面对挫折打击却没有失去对人世的热情。」请带着可能受到「车子被挡」的挫折打击,依旧热情的合法停车吧!

------------参考资料------------
临床心理学 Timothy j. Trull着 游恒山译 五南出版2010
变态心理学 Kring Davison Neale Johnson着 唐子俊审阅 双叶出版2013
自私的基因 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着 赵淑妙译 天下文化2009
维基百科-古典制约 条目

回 学术浅谈 分类

标签: 社会观察 生物学 心理学
同分类上一篇: 客户的「具体」的设计要求,为何常让设计师面有难色
同分类下一篇: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中的「罗马之恶」-援例与说服力
延伸阅读:
2016-01-14  风险、报酬与犯罪
2016-04-14  [ 漫画 ] 帕夫洛夫的狗



学术浅谈 / 人气(258) / 响应(0)


Copyright ©  Enabling Clause 2014~2024 奮鬥的繪畫之路 Struggling for the Road of Painting     管理者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