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教科書上的說法,「單純曝光效果(the mere exposure effect)」指的是當我們重複接觸某個特定的人事物之後,我們對其正向的評價或好感也逐漸增加的一種現象。
Zajonc(1968)做了一個實驗,他將中國字展現給不認識中國字的美國人看,並要他們判斷字義的好壞,結果發現出現頻率越高的字,得到的評價也越高。某些研究甚至發現,就算受測者沒有意識到目標物反覆出現於眼前,在之後的評價裡,仍會對該目標物有較多的好感。
後來有個美國男孩學習了這個理論,他為了獲得某個華裔女孩的好感,每天都到校門口去走來走去。當時學校的門口因為經費不足,沒有鋪水泥,男孩常常把自己的鞋子弄髒,尤其是下雨天。後來校門口的泥土地被男孩踩的很踏實,騎車經過都變得順暢了,學校為了表揚他的功蹟,就請他來當工友。
然後女孩就畢業了,男孩也存下人生的第一桶金。
這麼勵志的故事當然是假的(喂
這個心理作用也經常在廣告中被運用,像是不斷重覆出現廣告,或是到處都是的廣告,還有連續播放兩次的廣告(不過這種廣告的另一個用意是,第一次是引起注意,第二次是讓你看清內容)。
不過這個獲得好感的效果是有其前提限制,首次接觸這些陌生的人事物時,最初的評價不能是極端負面的,否則接觸越多,只會造成越負面的評價。
我自己在畫《愉快的她們》相關系列的東西時,常常會擔心自己覺得有趣的原因會不會單純只是因為我對角色有感情,而這種感情又是來自於這種「單純曝光」的結果,畢竟我畫的時候要不斷的看她們,考慮劇本的時候也是日夜想著她們......
雖然大部份的情況其實是,只有想出劇本的那一刻覺得有趣,之後因為一直盯著看,搞到最後自己也搞不清楚情節到底有不有趣了......完全就是在這種矛盾的心情中完成作品,有時想想,好像也滿糟糕的.....
小島秀夫(遊戲製作人,代表作《潛龍諜影》)在某個訪談中曾經提到:「我以前在做東西的時候,前一天覺得『超棒!』,第二天早上起床就會發現『這什麼狗屁』,不斷重複。」這段話讓我得到一些安慰,當然我引用這段話,拿自己和小島類比,只是為了往自己臉上貼金而已(喂
Same series Previous:
[ Comic ] 這不科學
Same series Next:
[ Comic ] 免洗筷
More on this story:
2016-04-14 [ Comic ] 帕夫洛夫的狗
2016-11-21 [ Comic ] 王國紀元-小惡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