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行(5) 京都 宇治平等院的極樂想像
VIDEO
在上一篇
日本旅行(4)-京都-伏見稻荷大社與千本鳥居 中提過,我們延長了停留在伏見稻荷大社的時間,所以原本預定 8:30 平等院一開就入場,最後晚了一個小時到達。不過所幸這時的人還不算太多。
(由稻荷站出發往宇治站的車票。)
因為一出伏見稻荷大社就是稻荷站,所以我們就立刻買了車票,直接前往JR宇治站,出宇治站之後,需要走一段差不多十分鐘的路程才能到達平等院,不過由於日本政府規劃的關係,這段路並不無聊,有一條又直又長的街道,兩邊有各種攤販,有點像台灣的夜市那樣,由於我們到達的時間是九點多,這時攤販們才正要開始擺攤,差不多要到十點半才會全部開始營業,但大部份的抹茶冰淇淋店倒是已經開賣了,所以我們二話不說就買來吃了。
(往平等院前的街道。)
冰淇淋因為撒上了大量的抹茶粉,所以吃的時候要避免吸氣以免嗆到,朋友雖有警告,但我不信,結果馬上就嗆到了。基本上價格從100日圓到500日圓不等,越接近平等院,價格有越貴的趨勢,口味和份量上吃了幾家覺得都差不多。
(抹茶冰淇淋。)
宇治的抹茶
在平等院附近的店家,你會不斷的看到各式各樣食物的「抹茶口味」,宇治會以抹茶聞名,據說與史上的兩次大火有關,一次是寬文 10 年(西元 1670 年)3 月,的寬文大火,從宇治神社御旅所東側加上JR宇治站週邊範圍的茶師家開始,大約燒毀了一百二十多間的民房。二十八年後,元禄 10 年(西元1698 年),同樣在三月,又發生了一起嚴重的火災,史稱「お亀の火」,宇治鄉約有 550 間民房燒毀,並且平等院也有一部份的被燒毀。
這兩場大火都發生在三月,推測會延燒得如此嚴重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宇治街道到處都種了茶樹,許多茶園散佈在市街之中,這些茶樹可能成為延燒一發不可收拾的原因。
雖然在二十八年內兩度發生大規模火災,村民們仍然不屈不撓的重建家園,大家覺得這都是靠著「茶之力」來達成的,從此以後,便留下了「宇治是茶的街」的印象。
宇治平等院
因為店大部份也還沒開,加上擔心越晚平等院的人越多,所以我們沒有多在街道上停留,買了冰就邊吃邊往平等院去。
(平等院入口不遠處。)
平等院入場需要購票,區域內禁菸、禁飲食算是很普通的規定,比較特別的是禁止寫生,這件事我一開始覺得奇怪,讓人家畫一下有什麼關係,不過入場之後就明白原因了。
平等院自十七世紀以來是由天台宗與淨土宗共同管理,不過現在是未屬於特定宗派的獨立佛教寺院。與先前談過的伏見稻荷大社一樣,受到宗教法人化政策的影響,其於昭和 28 年(西元 1953 年)登記設立為「宗教法人平等院」。
(平等院出入口。)
宇治地方是《源氏物語》中《宇治十帖》的故事舞台,從平安時代的初期起,許多貴族會經營別墅,現在平等院的所在地,大約就是九世紀末,據說是光源氏原型的嵯峨源氏的源融所經營的別墅,經過了宇多天皇、天皇的孫子源重信到後來變成攝政的藤原道長的「宇治殿」,万寿 4 年(西元 1027 年),藤原道長死後,其子關白‧藤原賴通在永承 7 年(西元 1052 年)將宇治殿改為寺院,從這時起平等院正式創立。
(集印所。可於此購買朱印手冊並蓋朱印。)
平等院現存的建築大部份都不是最初創立時建造的,平安時代的平等院,除了本堂中的密教本尊大日如來之外,其他還有不動堂、五大堂、愛染堂、多寶堂等等安放了密教系的佛像,然而現在的規模已經遠小於初建時的規模了,這是由於後來的一場嚴重戰火。
湊川之戰
鎌倉時代中期的寬元 4 年(西元 1246 年),在後嵯峨天皇讓位之後,皇室的繼承分裂成兩個系統,一個是「大覺寺系統」另一個是「持明院系統」,在鎌倉幕府的仲裁下,很長的一段時間是兩個系統輪流擔任天皇。
但是到了西元 1333 年,隨著鎌倉幕府的滅亡,後醍醐天皇在同年六月展開了建武新政,決定由天皇親政,然而這項政策引起了武士階級的不滿,最終造成了足利尊氏的反叛,另立了持明院系統(北朝)的光明天皇與之對抗,由於後醍醐天皇不願退位,結果形成了分為南北各自擁立不同天皇的情況。
西元 1336 年,一度敗走九州,屬於北朝一方的足立軍重新進軍京都,雙方於摂津国湊川合戰,屬於南朝一方(大覺寺系統)的楠木正成最終不敵足利軍,兵敗自殺。戰爭期間楠木正成在平等院週邊放火,使得大部份的寺院都遭到燒毀。在這場兵災中,只有一座建築奇跡似的完好保存。
鳳凰堂
鳳凰堂是平等院少數未被戰火燒毀的建築,初建於天喜元年(西元 1053 年),平安時代的記錄都是稱其為「阿彌陀堂」或「御堂」,從江戶時代左右,才開始被稱為「鳳凰堂」。
(鳳凰堂北面。)
西元 1994 年,鳯凰堂以京都文化財之一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同時也是日本的國寶。與許多建築為了減少陽光西晒影響而以座北朝南的建設方式不同,鳳凰堂是座西朝東,因此結構分北翼廊、中堂、尾廊、南翼廊。
(鳳凰堂正面(東面)。)
做為日本最重要的國寶,日圓的十圓硬幣其中一面便是是鳳凰堂正面,也難怪要禁止寫生了,否則鳳凰堂外恐怕要圍上一大圈人吧!
(日幣十元硬幣。 其中一面為鳯凰堂之正面圖。 ⓪
公眾領域 )
鳳凰堂的屋頂據稱一共有 52049 枚屋瓦,初建時是用木瓦,大約在康和 3 年(西元 1101 年)修理時,改用粘土瓦,到了近代,西元 2012 年的改修作業時,改用平安時期的陶器瓦,其屋脊上的兩端各有一隻鳳凰像,相傳應該是出自著名的佛像師父定朝之手。
(鳳凰堂屋脊上的鳯凰像複製品,真品收藏於鳳翔館中。)
西元 2004 年11月起所發行的新版一萬圓日幣的背面的圖案,便是鳯凰堂屋脊上南端的鳳凰。雖然是叫鳯凰,不過我一直覺得它比較像雞,還以為雞在日本有特殊意義,所以可以放在鈔票上,對不起,我太沒禮貌了。
(一萬日圓鈔票。)
鳯凰堂內部的參觀需另收門票,並且禁止拍照,而且每二十分鐘只能進去50個人,因為時間有限,我和朋友便沒有進去看了,裡面大致上就是佛像們,有興趣的人不妨參考
平等院 官網,可以看到一些照片,基本上網站的設計十分用心,而且不同語言版本的官網內容差異算是難得一見的小。
(鳳凰堂尾廊。)
鳯凰堂的建造佈置十分特別,它先挖了一座池(阿字池),然後在池中建一座島,接著在島上建設一座從正面看完全左右對稱的建築,配合池中倒影,產生獨特的美感,或許這護城河般的的池中島,也是鳯凰堂能不在戰火中被燒毀的原因吧。
不過這樣的的建築佈局並不單純是為了美感,它有其歷史與宗教背景。
對佛教中西方極樂淨土的嚮往
日本平安時代篤信大乘佛教,而大乘佛教認為教法的流傳分為三個時期,正法、像法、末法。
(鳳凰堂南面。)
正法時期就是如來滅度之後,教法住世、依法修行就能修成證果,進入涅盤,從此超脫苦樂,像法時期則是雖然仍有教法與修行者,但多半不能修成證果,到末法時期則是雖然仍有教法,但人們多半不能修行或無法修成證果,自然這個時期的人們便無緣成佛進入涅盤。
(鳳凰堂。)
在平安時期的初期以前,人們大部份期待著現世的救贖,認為可以在現世修成證果,進入涅盤超脫苦樂,然而到了平安時代後期,「末法思想」開始轉為主要的信仰,人們對於現世修成證果的可能性感到絕望,加上此時天災人禍的影響更加深了人們的不安,於是人們開始從現世的救贖改為對來世的期待。
(鳳凰堂前的石燈籠。)
既然此生再怎麼樣都不能進入涅盤超脫苦樂,那人們該怎麼辦呢?於是「淨土宗」主張「即然在末法時期,要在人世修成證果太難,那大家努力前往西方極樂淨土吧!到淨土去修行吧!」,在佛教的思想裡,雖然到了極樂淨土仍然未能超脫苦樂,但就算自己惡業未除,也不會淪入地獄、餓鬼與畜生道,而且還能直接聽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說法,可說是修行關卡難度降低,修行經驗值倍增啊!
那做為一個在人世的人,要如何去西方極樂淨土呢?
「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於一丈六像,在池水上。」
《觀無量壽經》
在佛教思想裡,觀佛是修行的一種方式,但佛是無邊無境的巨大,凡夫俗子的境界很難真正的「觀佛」,那怎麼辦呢?釋尊還是給出了方法,那就是要你去觀想一坐水池上有一尊一丈六尺的佛像,這個畫面便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一景,蓮華池上的佛像,你觀想久了,境界就會越來越接近,最終便能到達西方極樂世界。
(鳳凰堂。)
鳯凰堂內便有一尊一丈六尺的佛像,其堂外的阿字池便是依照這個情境去佈置的,可以說是模仿了西方極樂世界的情境。你看著鳳凰堂觀想,便是在修行,讓自己離西方極樂世界更近一點。
話雖這麼說,但有許多學者認為,以淨土宗、末法思想的流行來理解平等院與鳳凰堂太過流於表面。
(鳳凰堂。)
而淨土宗更主張透過唸誦佛號,就可以獲得佛力接引,藉此前往西方極樂世界。因為這是相對容易的修行,因此淨土宗便在平安時代廣為流行。
(鳳凰堂南面。)
後來這個造景佈局便成為「淨土式庭園」造景的基本型式。
在寫前面湊川之戰那段時,有一段小插曲。
寫這篇文章時,官網當然也是重要的資料來源,在確認楠木正成火燒平等院週邊的戰事年份時,發現在其官網日文版中是 1366 年,理論上平等院日文官網的資料應該可靠度比較高,但這和我找到的大部份資料都不一樣,幾乎所有資料中楠木正成這段歷史都是發生在 1336 年,仔細查證並對照年號與西元年之後,確認建武 3 年也是 1336 年,並發現官網其他語言版本也是寫 1336 年,所以應該只是誤植。
不過這個熱門觀光景點怎麼會長久以來都沒有發現這個錯誤呢,我心想會不會和台灣許多網站一樣,「聯絡我們」的表單要麼只有表單沒有發信功能,再不然就是網站信箱其實無人管理,無人收信也不會回信。
話雖如此,我還是很雞婆的發信通知了這個誤植的情況,然後就忘記這件事了。
(發信給平等院。Ⓧ 非著作)
沒想到過了幾天,收到了來自平等院的回信說會盡快修正,後來網站的資料也確實修正了,不得不說日本景點真的很用心在經營吶!
(平等院的回信。Ⓧ 非著作)
話說回來,果然大家都不怎麼在意景點歷史啊(笑),這麼長久以來這個誤植都沒有被發現,大概是因為日文版的這個頁面沒什麼日本旅客會仔細看吧(笑),而平等院或許因為太熟悉自己的部份,反而在校對時失誤了呢。
最勝院
最勝院是屬於天台宗的寺院,建立於江戶時代,是平等院的塔頭寺院,即平等院的子院。
(最勝院。)
不動堂為其正殿,內部供奉佛教的不動明王。
(不動堂。)
而這兩座建築旁的樹下,隱藏著一座墳墓,那是源賴政之墓,此人據說是最早切腹自殺的武將,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認為切腹是一種武士有名譽的死法,據說其切腹的地點,就是平等院裡的扇之芝。
治承 4 年(西元 1180 年)以仁王舉兵企圖推翻平氏政權,源賴政便在其陣營之中。
(源賴政之墓。)
在以仁王原本的計畫中,打算拉攏園城寺、延曆寺與興福寺的勢力加入,但由於平氏早一步從事了懷柔工作,使得延曆寺決定保持中立、而園城寺的態度也變得曖昧,使得以仁王軍只能往興福寺前進,然而以仁王不堪夜間行軍的疲勞而落馬,只好於附近的平等院休息,然而此時平氏大軍已經迫進。
雙方次日在宇治川附近展開合戰,源賴政破壞了宇治橋企圖阻止平氏軍隊前進,但平氏大軍仍然強行渡河,賴政軍敗退,只好回到平等院中籠城抵抗,但雙方兵力落差太大,賴政之子仲綱、宗綱、兼綱相繼戰死或自殺,最終賴政也走上切腹的道路,享年 77 歲。
淨土院、養林庵書院與梵鐘
淨土院是淨土宗的寺院,其亦為平等院的塔頭寺院。
(淨土院。)
養林庵書院是安土桃山時代的建築,平時不對外開放。
(淨土院往養林庵書院。)
平等院的梵鐘為平安時代所造,是日本國寶,為「天下三名鐘」之一,古有「姿態以平等院鐘為首」、「音色以園城寺鐘為魁」、「響勢以東大寺鐘為冠」的說法,園城寺不在我們的行程之中,但先前在東大寺迷了路未能一睹東大寺大鐘風采,現在回想起來就有點可惜,雖然強者我朋友一直覺得鐘有什麼好看的XD
(梵鐘複製品。真品收藏於鳳翔館中。)
平等院南門與鳯翔館內
平等院的南門是古蹟,為安土桃山時期的建築,目前位於平等院裡面,而非通往外圍的門。
(平等院南門。)
鳯翔館內禁止攝影,裡面收藏了許多文物,包括了鳳凰像、梵鐘、壁畫與著名的雲中供養菩薩。
(雲中供養菩薩北四號,持樂器-鼓。 ⓪
公眾領域 )
雲中供養菩薩,為日本國寶,是裝飾在鳯凰堂中堂的浮雕菩薩像,每個像的姿態都不同,其中 27 尊各自拿著不同的東方樂器,如琵琶、笙、太鼓等等、其他的則是合掌或跳舞等姿勢,總共有 52 尊,其中 26 尊收藏於鳯翔館,我覺得相當生動。
(平等院鳳凰堂壁畫局部,上品下生部份 ⓪
公眾領域 )
在鳳翔館中,還有一個面積佔很大的鳯凰堂壁畫,當中畫的是在《觀無量壽經》中提到的,人依照自己生前的品行,可以分成三品:上品、中品、下品,而每品又分為三生:上生、中生、下生,總共分成了九個等級,而每個等級的人若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時,會有不同的佛來迎接,並且前往極樂世界時所乘的台座也會不同,例如上圖中的上品下生,是生前相信因果的道理,不毀謗大乘之理,而且還發無上道心的人;當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時,就會有阿彌陀如來、觀世音菩薩、勢至菩薩、無量大眾眷屬、千化佛來迎接他,並且能乘坐黃金的蓮花台座。
因為這些壁畫十分古老了,其實許多部份,我還真看不出有畫東西就是了...
四季花卉與茶房藤花
平等院中種植的樹木有區域規劃,在不同季節會有不同的花可賞,春季除紫羅藤之外,也有櫻花可賞。夏季主要為百日紅,至於秋季則為楓,在我拍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平等院的楓樹相當多,不過因為我們是在六月到訪,所以只有綠楓沒有紅楓。
「茶房藤花」是餐廳名稱,基本上會有一堆抹茶相關的點心,然後茶房的旁邊也有紀念品商店。相關的內容營業時間之類的,官網都介紹的滿清楚的。
宇治平等院官網:
https://www.byodoin.or.jp/
平等院附近市街與午餐
我們大約在十點半左右離開平等院,因為我們四點半就起床了,早餐也沒吃多少,所以這個時候已經有點餓了,不過附近有店面的餐廳這個時候都還在準備中,我們只好先四處逛逛,這時大部份的攤販都已開賣,人也漸漸多起來了。
(平等院前市街。)
由於我孤陋寡聞的關係,很多攤販賣的都我都覺得很稀奇,像是燈炮汽水我在台灣就沒有看過,強者我朋友倒是見怪不怪。
(平等院前市街,燈炮汽水攤販。)
不過另一樣東西就算強如我朋友,也不得不吃驚了,那就是香蕉巧克力,不得不說它的外型實在太像大●了....
(平等院前市街,香蕉巧克力。)
差不多快十一點的時候,因為覺得再等下去好像會拖到後面的時間,於是便想說若店家都要到十一點半以後才開店,那就攤販隨便吃吃算了,就找了離我們此時最近的店問了一下什麼時候可以入內用餐。
(平等院前市街,豚骨野郎拉麵店。)
那間店就是「豚骨野郎」,朋友說這是名店,和朋友討論了一下問何時開店的日文要怎麼說之後,我和朋友意見分歧,我認為要用長的句子問,朋友則認為用短的句子問就好,(抱歉我們就是那麼無聊...),最後是由朋友用短句問。結果老闆回說再等一下,大約五分鐘後。一看錶,五分鐘後不就是十一點整嗎?
(豚骨拉麵。)
那十一點一到,老闆就請我們進去了,機器點餐取票,然後脫鞋子入坐這樣,我點了豚骨拉麵,朋友也是豚骨拉麵,不過好像佐料是不同的,總之我也忘記是什麼了,抱歉吶,其實我是屬於覺得吃東西很麻煩的那種人...
(豚骨拉麵。)
基本上包括日本的拉麵泡麵在內,老實說我不怎麼喜歡日本拉麵的口感...
(拉麵旁的餃子。)
強者我朋友比較潮,認為要入境隨俗一下,點了餃子,日本和台灣不同,在台灣,餃子就是主餐,但對日本人來說餃子只是配菜,以後會提到我們晚上吃便利商店的事,日本的便利商店會有便當是那種餃子便當,裡面就是飯和餃子這樣。
吃飽喝足之後,我們還在這裡買了五十入的免洗筷,基本上是幹了件蠢事,至於為什麼會幹這樣的蠢事,之後再說吧,這篇已經太長了(雖然本系列每篇都差不多那麼長),總之接下來我們便坐車到下一站--南禪寺。
Go to Japan travel Labels
Tags:
pleasant them
Same classification Previous:
[ video ] 日本旅行(4)-京都-伏見稻荷大社與千本鳥居
Same classification Next:
[ video ] 日本旅行(6)-京都-南禪寺與水道橋
More on this story:
2018-10-18 [ video ] 日本旅行(6)-京都-南禪寺與水道橋
2018-03-29 [ video ] 日本旅行(4)-京都-伏見稻荷大社與千本鳥居
2018-01-25 [ video ] 日本旅行(3)-奈良-東大寺與眾神佛
2018-08-23 關於「你們在哪啊?」繪製過程與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