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行(2) 奈良 春日大社與萬燈籠
VIDEO
在上一篇
日本旅行(1)-奈良-奈良公園與鹿 中提到,由於我們吃飯地點的關係,選擇了不怎麼明智的逆行路線,因此從近鐵奈良站下車之後,不是依照官方建議的路線先前往東大寺,而是先通過一之鳥居,進入春日大社的表參道。
春日大社表參道
單講「表參道」時,一般會被認為是日本都道413號線中,青山通至明治神宮(原宿站前)的神宮橋交差點(明治神宮)之間,不過這裡的「表參道」,單純是指前往春日大社參拜的道路。在東大寺的區域裡,也有個叫「裏參道」的道路,總之就是一種道路的稱呼而已,並不是特定的地名。
(春日大社外緣數量龐大的石燈籠。)
春日大社的區域內,大約有近三千多座的石燈籠,幾乎是隨處可見。
(春日大社表參道延路上的石燈籠。)
除了石燈籠之外,由於此區域相當重視生態保育,因此植物種類繁多,還特別開設了萬葉植物園,特別保育了日本國內八成以上的歷史上的稀有萬葉植物,不過由於我們時間有限,並沒有進去萬葉植物園中參觀,對植物研究有興趣的朋友,或許可以把萬葉植物園排到行程之中。
(春日大社表參道上的砂糖商獻燈。)
數量龐大的石燈籠中,許多是民間捐贈的,其中的也不乏富商巨賈,古代砂糖是昂貴的奢侈品,砂糖商自然是大富大貴,捐贈的燈籠也特別氣派。
(春日大社全區隨處可見的烏鴉。)
走在表參道上,一直可以聽到烏鴉的叫聲,日本關西地區的烏鴉似乎到處都是,哪怕之後幾天到了大阪的市中心,一樣可以聽到「啊~啊~」和牠那烏漆抹黑身影。有些石燈籠的和紙被戳破,原本以為可能是沒公德心的觀光客幹的,不過有些石燈籠的高度,實在不太像觀光客有辦法隨手戳破,估計可能是烏鴉幹的好事吧。
飛火野大草原
(飛火野大草原。)
沿著表參道往春日大社的方向行走,會在南邊(右手邊)的某處看到一片大草原,稱為飛火野大草原,名稱由來很有意思,相傳是鹿島神建御雷(日語:タケミカヅチ、日文漢字:武甕槌命)前往春日大社的路上,由於天色已黑,於是隨侍在側的八代尊(ヤシロノミコト)就中口中吐出火球,這些火球就在四週飛舞,久久不熄,為建御雷照亮了道路,有火球飛舞的原野,飛火野因而得名。所以看到鬼火飛舞,別怕,或許只是神經過而已呢!
(飛火野的大楠樹及天皇玉座紀念碑。)
在草原裡有一顆大樹被特別圍起來,樹的前面則有一塊碑,我和朋友原本以為這是天皇的墓碑,還想說怎麼葬在這?這想法實在是大不敬啊!!這塊碑,其實只是明治41年(西元1908年)時,日本陸軍特別大演習時,明治天皇閱兵時坐位的位置,後方的大樹則是為了紀念而特別種植的,看起來特別大棵,其實是三棵樹種在一起。日本人似乎很喜歡在某些具有「故事」的地方立塊碑,然後叫做「某某跡」像是真田幸村相傳自盡的位置,也能立個碑,變成「真田幸村戰死跡之碑」,坂本龍馬結婚的地方也立個碑,變成「坂本龍馬結婚式場跡」,僅管當地已和事件發生時大不同,還是會在一個小角落留這種碑,然後就能吸引大家朝聖,也真的是非常厲害。
(明治四十一年(西元1908年)日本陸軍特別大演習的閱兵典禮照片,(我不確定照片中的地點是否為飛火野大草原)。 Ⓝ
明治四十一年特別大演習紀念写真帖 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
雖然不知道明治四十一年時,這個地方是什麼樣子,不過就算到現今,特別進行樹木保育工作,使附近有許多林地,草原的腹地還是相當大,看起來就是能容納許多軍隊集結的地方。據說平常這裡會有許多鹿在吃草,不過不知是因為當時正直陽光強烈的正午或是因為觀光客眾多,鹿們去搶鹿餅去了,草原上沒看到幾頭鹿就是了。
伏鹿手水所與二之鳥居
(二之鳥居。)
經過飛火野大草原,繼續沿著表參道往春日大社前進,通過二之鳥居之後,馬上就會看到伏鹿手水所。
(伏鹿手水所。)
這裡是讓大家參拜前洗水漱口以示尊敬的地方,春日大社敬重神鹿,理所當然這裡就有一隻鹿的雕像。
(古都奈良的文化財春日大社說明碑。)
到達這裡時,就表示春日大社快到了。
(春日大社導覽手冊上的春日大社內特別參拜路線建議。 ©
春日大社 )
我和朋友不知為何,看到叉路就不想直走,於是我們再次偏離了官方建議路線,未能從春日大社的南門進入,而是從大部份被觀光客當作出口的慶賀門進入春日大社。
春日大社
(慶賀門前階梯旁的石燈籠。)
春日大社是在距今一千三百年前左右,奈良建都之時,為了替國家祈褔,特別從鹿島神宮迎接建御雷至此,之後在神護景雲2年(西元768年)11月9日,在稱德天皇的敕命下,由左大臣藤原永手在禦蓋山山腰興建壯麗的社殿。如今,日本全國已分佈著多達3000處的春日分社。
(春日大社西迴廊旁的石燈籠。)
春日大社雖然給人一種古建築的印象,但事實上每二十年都會翻新一次,所以雖然是木造建築,但看起來都非常的新,沒有什麼因歲月而腐朽的情況。
(春日大社內的石燈籠。)
1998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春日大社及春日山原始林在內的「古都奈良的文化遺產」列為世界遺產。
(禦手洗川上行走拍攝婚紗照的新人。)
錯從慶賀門進入的我們,首先看到的不是特別參拜的售票處,而是位於左手邊的禦手洗川,這座川是在文永4年(西元1267年)在興福寺眾僧徒的請求下開始挖掘沿著春日大社西迴廊的河流,在春日祭時的「淨手儀式」便是從慶賀門進入,在禦手洗川河畔進行,所以說如果在春日祭的話,我們就走對啦!不過當時正好有新人在舉行婚紗攝影,似乎為了讓新人走在河上而加蓋了鐵水溝蓋,所以當時完全不知道這條「水溝」也是有來歷的,那時我也以為他們是在走結婚典禮,所以就在後面錄影,結果經友人提醒才發現他們是在婚紗攝影,慌忙閃開,還讓對方的攝影師大喊「大丈夫!大丈夫!(不要緊!沒關係!)」,小丟臉了一下。
(樹齡約800~1000年的大杉樹神木。)
再往內走,映入眼簾的,便是這棵大杉樹,據說是800~1000年樹齡的大樹,700年前的《春日權現驗記》中記載了杉樹還是幼木時的姿態。這棵神木斜著往上生長的分枝衝破直會殿的屋頂,造成了一個大洞,《古社記》記載說,這種現象是因為春日神靈之言所產生。
(相傳是800年前進獻給高倉天皇的蘋果樹。)
這棵樹我只拍到了一半,或者應該說,我根本沒有想到要拍它,當時我還在想,為什麼這個種有大杉樹的中庭要叫做「林檎の庭(蘋果之庭)」,原來這是顆獻給天皇的樹。從現代的角度來說,這棵樹實在是不起眼到我根本沒注意到,但在十三世紀的日本,蘋果樹可是珍奇的植物,在後續會介紹的二條城的二之丸御殿中,也會看到進獻給大名的鐵樹,鐵樹在當時的日本也是外來的珍奇植物,不過因為二之丸御殿中禁止攝影,所以沒有照片就是了。
通過這裡之後,就會看到售票處,特別參拜證的費用是五百日元,強烈建議一定要進去看看,裡面有不少可以看的東西,除了有可以體驗萬燈籠的藤浪之屋外,裡面的遊客也比較少,而且有許多釣燈籠可看。
(風宮神社。)
春日大社裡及附近都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神社,風宮神社就是其中之一,供奉的是級長津彥命様・級長津姫命様,每年的九月1日會祭祀,衪們是掌管風的神明,保護正殿不受西風的危害,並有趕跑外敵,消除災難的功德。
(捻廊。)
春日大社是建於山腰之上,有些地方會有斜坡,於是就會建造過渡的階梯,古時候稱為「登廊」,照片是連接內侍殿和禦廊的捻廊,據說爲左甚五郎之作。
(春日大社中門。)
中門是在禦本殿前的樓門,正面的唐破風(からはふう)是明治時期才嵌上去的,禦廊從中門以大鳥展翅之勢向左右延伸,各長約十三公尺。以前禦本殿是興福寺僧侶頌經之處,現在則為神職端坐的地方。
雖然中門也是春日大社的重要建築物之一,不過似乎有許多人會誤以為它就是禦本殿,使得春日大社在網站中還特別強調它不是禦本殿,不過禦本殿是禁止攝影的,所以我沒有照片給大家看差異就是了。
(春日大社東迴廊,右邊為未開花的砂囊紫羅藤。)
剛到春日大社的東迴廊時,第一個感覺就是,怎麼什麼都沒有,此區沒有規劃嗎?後來才知道,其實看點在照片右邊的砂囊紫羅藤,開花期在每年的四到五月左右,由於我們是六月初前往,所以看起來就只是普通的藤蔓,想賞花的可能就要考慮時間了。
從慶賀門進入春日大社後看見的棚架就是紫羅藤,開花的時候很美,雖然我們也是從慶賀門進來,但因為不在花期,老實說我對棚架幾乎沒有印象...
紫羅藤是經野田藤改良而來,五月初左右藤枝會生長到一公尺左右,會與地面的細砂接觸,故得名「砂囊紫羅藤」。
春日大社的特別參拜證正面就印有紫羅藤的照片,據說紫羅藤是從攝關近衛家傳承下來的獻木,似乎也有七百年以上的樹齡。
(春日大社特別參拜證背面。上面的日文大意是說,參拜時請脫帽,並且保持心靈平靜。然後禦本殿的正面是禁止攝影的。 ©
春日大社 )
而前述的「萬葉植物園」中,也另有「藤園」一區,除了紫羅藤之外,另種植了二十多個品種,共約二百株的藤樹。
(禦蓋山浮雲峰遙拜所。)
這個禦蓋山浮雲峰遙拜所位於東迴廊的盡頭,由於不是紫羅藤的花期,在此區停留的人本來就少,沒什麼人的情況下,這個地方幾乎一時讓我覺得好像離開了春日大社區域一般,不過這個地方其實大有來頭,是設為「禁地」圍起來的地方。
前面提過,在奈良時代初期,為了守護平城京而從鹿島神社迎來建御雷,據傳衪當時騎著白鹿落腳之處,就是這個禦蓋山浮雲峰遙拜所,這個區域比禦本殿建立的時間還早,現在是禁止一般人進入,做為禁地加以保護。雖說是禁地,但如照片中所見,其實就是簡單的圍起來而已,也沒有人顧著,看來大部份的觀光客也對這個「荒涼」的地點沒什麼興趣,和我一樣有眼不識泰山啊!
(春日大社南門。)
南開是位於春日大社正面的樓門,樓高約12公尺,比中門還高了約2公尺,是春日大社最大的門,一般是通過表參道後進入春日大社的正門,但由於我們逆行的原故,這裡反而變成我們離開春日大社的門,在舉行春日祭時,只有除了藤原氏以外的敕使(天皇陛下的名代)可以進入這個大門進行祭祀活動。
萬燈籠
從八百年前左右,由藤原氏開始,許多一般民眾開始獻燈,並且把心願寫進和紙,貼在燈籠上,在萬燈籠祭典時,以「淨火」點燈祈福。
古時候,只要在油料充足的前提下,幾乎是每天晚上都點燈籠,特別是在祈雨時,甚至有萬燈全部點燃的記錄。
(春日大社迴廊中的釣燈籠與金燈籠。)
但是到了明治時代,每晚點燈變成相當困難的事,當時由於人員於油料漸漸缺乏,每晚不間斷的點燈變得不可能達成,不過還是有許多試圖用各種方法調度人員與油料來保存這項傳統的記錄。
到了今天,每年只有二月的節分與八月14、15日三天會點燈,對這個祭典有興趣的,可以挑選這幾個時間前往,此外本文開頭的影片中也有拍攝模擬萬燈籠祭點的藤浪之屋(4:15秒起),至於實際的萬燈籠祭典,可以看這部由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竹川禎一郎拍攝的影片:
春日大社で「節分万燈籠」
附代一提藤浪之屋是在春日大社北迴廊東角的一處建築,是古代神職禰宜的待命處。
(芦屋市東山町的青木朋子小姐於昭和63年(西元1988年)7月16日所獻的金燈籠。)
雖然這數量龐大的燈籠是自古捐燈的累積,其中也不乏古代名將與大名的獻燈,據說室町時代以前的燈籠更有六成以上集中在春日大社,不過也有許多燈籠是近代才捐贈的,例如上面這張照片中的燈籠就僅僅是距今29年前捐贈的。
(雕飾華麗的金燈籠。)
幾乎每個燈籠上的花紋都不同,有些燈籠的雕工更是十分細膩,相對於石燈籠或台燈籠,釣燈籠與金燈籠的花樣更加多元化。
春日大社之後
其實春日大社的區域可以參拜的區域,遠遠不只於春日大社本身。
(春日大社導覽手冊上的春日大社區域圖。 ©
春日大社 )
由於我們離開春日大社時,已差不多是下午快兩點半,考慮到東大寺的區域也十分之廣,於是我們即刻動身前往東大寺,沒有注意到其實附近還有若宮十五社可看,雖然回想起來略為可惜,但若當時我們真的去了,恐怕東大寺就會少看許多東西了。
(準備離開春日大社區域的母女。)
上面的照片是準備離開春日大社區域的母女,由於這對母女的構圖好看,於是就拍下這張照片。
雖然春日大社應該有很多地方沒逛到沒介紹到,總之就是一個滿多東西可以看的地方,有興趣的可以多留一點時間去逛逛,不過要走滿多路的就是了。
下回要介紹的,當然就是也在附近,鼎鼎大名的東大寺啦!
Go to Japan travel Labels
Tags:
pleasant them
、
History
Same classification Previous:
[ video ] 日本旅行(1)-奈良-奈良公園與鹿
Same classification Next:
[ video ] 日本旅行(3)-奈良-東大寺與眾神佛
More on this story:
2017-08-10 [ video ] 日本旅行(1)-奈良-奈良公園與鹿
2018-03-08 關於作品-春日大社參拜
2018-03-29 [ video ] 日本旅行(4)-京都-伏見稻荷大社與千本鳥居
2018-01-25 [ video ] 日本旅行(3)-奈良-東大寺與眾神佛
2019-06-13 [ video ] 日本旅行(8)-京都-嵐山渡月橋與野宮神社